東北網3月24日訊 黑龍江省鶴崗市位於黑龍江省東北部,地處小興安嶺向三江平原過渡的緩衝地帶,面積14684平方公裡,下轄蘿北、綏濱兩個邊境縣和六個行政區,人口110萬。
鶴崗市是典型的資源型城市,是以煤炭為主體的多元資源構成,因煤而立、依煤而建、緣煤而興的城市。域內的礦產資源和農林資源豐富,煤炭、木材、糧食是該市的三大重要資源。煤炭地質儲量19.5億噸,可采儲量9.5億噸,煤種齊全、煤質優良,屬優質動力煤,是黑龍江省重點煤電、煤化工基地;林地面積65萬公頃,活立木蓄積量4000萬立方米。還有石墨、陶礫岩等30餘種非金屬礦產資源,儲量大、品位高,開發條件優良。
鶴崗市是新崛起的對俄貿易邊境城市,與俄羅斯有235公裡的邊境線,交通便利。蘿北縣名山口岸是國家一級口岸,年吞吐能力43萬噸;黑龍江『黃金水道』可運行5000噸級船舶,能以較近的距離到達日本和韓國。
鶴崗市是黑龍江省糧食主產區,擁有耕地800萬畝,土質肥沃,是黑龍江省水稻、大豆、玉米主產區。糧食產量30億斤;草地10萬公頃,其中可利用草場5.3萬公頃;有水面資源11萬公頃,其中養魚水面3500公頃,農牧資源十分豐富。該市地處三江平原腹地,是世界僅存的三塊黑土地之一,引用世界三大無污染河流之一黑龍江水灌溉農田,所生產的稻米品質極佳,香氣濃郁。
鶴崗市在新農村建設中,經過兩年的探索實踐,開創性地走出了農業產業求發展,農村基礎設施上臺階的新路子。全市農村經濟快速發展,農民收入迅速提高,試點村人均收入達5000餘元,比全市農民人均收入高出10個百分點。農民的生活、生產環境得到了極大改善。
在農業產業的發展上,鶴崗市在試點村中實施『一村一品』工程,開展村企結對共建新農村,通過龍頭企業帶動農村產業發展。各試點村確定發展項目,政府在資金的使用上重點扶持有項目的試點村,全市省級、市級試點村都建立了生產項目,先後建成1500畝五味子基地和大豆深加工、玉米深加工等一大批生產項目。
在農村基礎建設上,鶴崗市把農民最關注的,要求最迫切的飲水、能源、交通、教育、醫療等作為政府首要解決和投入的問題。兩年來全市總計投入資金5.2億元,通鄉通村公路硬化率達到80%以上。全市『十鎮百村』示范村住房磚瓦化率平均提高10.76%,農村磚瓦化率達到67.34%,比全省平均水平提高1.34個百分點。一些農民新建住宅小區實行了社區化管理,對農民住宅進行了集中供暖,對室內廁所、洗浴等配套設備進行集中建設和改造,農民生活居住條件大為改觀。
在新農村建設中,鶴崗市縣區試點村還把環境建設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以『四清四改』、『三化』為重點,制定切實可行的農村生態環境治理措施,全面整頓村容村貌,經過兩年的整治,如今的鶴崗市新農村試點村村容、村貌整體形象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改以往人們心目中農村髒、亂、差的舊印象。
鶴崗市新林區建設是新農村建設的亮點,依靠優越的地緣和資源優勢,傾力打造大冰雪、大森林、大濕地、黑龍江小三峽等旅游項目,創建了『鶴崗國家森林公園』、『細鱗河民俗風情園』、『十裡河生態旅游風景區』和『桶子溝天然紅松母樹林』,佔地面積2636公頃。林區天然資源的合理利用有力地帶動了林區經濟的發展。同時,大力發展非林產業,創建了鶴崗市富森畜產有限公司(原種豬場),年出欄商品豬1萬頭,年產優質種豬2000頭。林區職工的生活也隨著新林區建設和旅游的開發而富裕和豐富起來。
鶴崗市豐富的礦產資源、農牧資源、旅游資源決定了這個美麗富饒的邊陲城市具有更大的發展空間,是各界人士投資興業、旅游的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