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25日訊聚焦熒屏熱播劇《鄉村愛情2》
農民農村戲最招農民愛
語言幽默情感細膩
宮曉娟(甘南縣音河鎮中學教師)
我很喜歡看《鄉村愛情2》,看得也特別細,一集不落。我特別喜歡裡面的語言,幽默搞笑,又不乏農村人的真誠質朴。在我們周圍有不少人也都在看這部劇,平時也經常談到劇中的故事情節,特別是長貴常說的『事兒就是這麼個事兒,情況就是這麼個情況』、劉大腦袋的『必須地』也成了我們村裡人的口頭語了。《鄉村愛情2》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對人的情感和心理揭示得很細膩、很好。
其中農村愛情方面的情節,和現實生活中的愛情一樣,都是追求純潔專一的,有的人為了保護自己的愛情可以不惜耍點小手段,比如謝廣坤在王小萌和謝永強之間來回制造矛盾,其實就是想讓他們早點結婚,這很符合農村老人希望兒女早日成婚,完成他心中大事的心理。
農村需要謝永強這樣的人
李雲忠(甘南縣音河鎮文化站長)
這個劇看完後,感覺主要就是貼近老百姓的生活,很大眾化;氛圍輕松幽默,演員演得特別好,老百姓也愛看。另外它的劇情在農村生活中確實存在著類似現象,也可以找到實例,在農村具有普遍存在的共性。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年輕人謝永強和農村守舊思想的斗爭,大學畢業後謝永強能主動放棄教師工作去種果樹,這是他的遠大志向,很有氣魄。
如果說這部片子在農村中引起了比較大的反響,那麼主要就應該體現在啟迪了農民的思路、如何致富上,農村以後的致富路也應該像劇情發展這樣走。老百姓不能只在土地上打轉轉兒摸金元寶,不能再靠天吃飯,而要向經濟作物發展,像這部片子裡的年輕人一樣有自己的志向,乾自己的事業,闖出一條經濟發展的路子。
在農村,很多孩子都希望考入大學,脫離土地,畢業後在城市裡施展自己的抱負,但其實農村的天地也非常廣闊。現在農村有很多荒山有待開墾,都很有開發利用價值,農民也不願再守舊,非常需要像謝永強這樣的經濟發展帶頭人。如果有更多從農村走出去的大學生都能回歸土地、開荒墾土、發展經濟作物、帶動農村致富,將是特別有意義、有價值的。
市民生活挺累看劇把我逗樂了
展示生活另一面
趙卓(黑龍江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學生)
《鄉村愛情2》展示的並不是發生在我們身邊的故事,雖然其中也不乏青年的婚姻戀愛和事業抉擇,但離我們的生活還是比較遠。盡管如此,我們很多同學還是喜歡看這部劇。一方面,我們佩服它語言的魅力,編劇和演員們對東北方言的理解太深厚了,駕馭力太強了,普普通通一句話就能挖掘出讓人如此忍俊不禁的喜劇效果,風趣詼諧更不乏機智幽默,讓我們很是贊嘆。
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它給我們展現了另一個世界、另一群人、另一個視角。城市裡的大學生,生活的視野往往沒有那麼開闊,對農村那片廣闊的土地缺乏了解,這部片子在搞笑背後,展示了中國人數最多、地位最基本的農民的思想、精神、心理和生活狀態,使我們的視野和思路從眼前的城市生活擴展開去,知道真實的東北、真實的中國不僅是我們眼前看到的這樣,還有另一個層面,而那個層面,也許更有深度。
像看小品一樣開心
李陽(銷售經理)
我平時的工作很忙,壓力也不小,所以回到家裡,就希望看些輕輕松松的東西,放松一下情緒。看《鄉村愛情2》,就像看小品一樣開心。劇中人物都有很鮮明的特色,語言和作派都很幽默。有人說這部劇的思想性不強,但我認為,它能把觀眾逗樂了,開開心心地度過一個晚上,這本身就很難得。生活本來就挺累,我們看劇不能再累了,所以應該感謝《鄉村愛情2》給我們帶來了歡樂和輕松。
專家來源生活還原生活
二人轉演員立下大功
孫靜波(省曲協副主席、國家一級編劇)
2007年5月,我應趙本山之邀參與了《鄉村愛情2》的創作,所以對該劇的創作模式有一定了解。趙本山創作電視劇的模式有三點:首先,趙氏喜劇講究『不是表演的表演』,即在表演風格上,趙本山追求純自然、不加粉飾的本色表演,來源於生活又還原於生活;第二,趙本山創作劇本的方式也很特別,不是按照常規全部寫完後,經過精心修改然後投入拍攝,而是邊寫邊拍,隨時調整。這種做法的好處是,比較適合在拍攝過程中即興發揮,演員們精彩的表演會給編劇帶來靈感和更多的創作動力,不死板、不拘泥;第三,也是該劇最大的特點,就是二人轉演員的二度創作,這對該劇的成功非常重要。
《鄉村愛情2》寫的是喜劇,觀眾也看樂了,但要是不用二人轉演員,可能就演不出這樣的味道和效果。可以說,這部劇是為二人轉演員量身定做的,劇中的角色百分之七十都由二人轉演員扮演,比如長貴、劉能、謝廣坤、王老七等等,他們長期在二人轉舞臺實踐,把握舞臺喜劇因素和舞臺形態是很到位的。
充滿現實魅力
李明明(省藝研所所長)
《鄉村愛情2》這部戲的風格我比較喜歡。從藝術的角度來講,這部戲有它自己的獨到之處,在其藝術創作中,有兩點最值得人們關注,第一就是整個劇組以及主創人員等,都始終保持著內心的真誠,這種真誠主要體現在對人生的真誠態度和對藝術的敬畏之心上。
更值得贊賞的是,其喜劇風格的展示不是來自於導演的耍噱頭、耍技巧,而是來自於劇中每個人物的性格,換句話說,是在創作之初,編導首先尋找到了每個人性格基因中的喜劇因子,比如村長長貴,他既有農民性格,又有與其他農民不同的村乾部風度,他在競選、招商、戀愛等方面既想要去做,又受到一定乾擾,他既裝出了無所謂的狀態,其實又很在乎,在這樣的矛盾中人物情節自然出彩兒。
這出戲的藝術效果之所以能好,與它的現實題材的選擇、喜劇風格的塑造以及表演上的親和力是分不開的,這部戲跟觀眾沒有距離,也就形成了備受觀眾喜愛的優勢。
該劇缺少東北人豪放精神
常曉華(省藝研所戲劇研究室主任)
該劇用了很多二人轉演員,但故事情節和二人轉關系不大。故事結構上,人物寫得並不怎麼好,因為他把東北人寫得太過自私小氣,缺少東北人大氣豪放、古道熱腸的精神,每個人都在追求自己的小利益,比如村長想當鄉長,劉能等村民想當副村長。
『鄉村愛情』是和每一個人的愛情都有關,但這是一個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大氛圍之內談愛情,愛情是作為一個引子的,背後應該有更深的含義,但這層目的並未達到。應該是通過每一個人家庭情感的變化來反映社會主義新農村和時代的變化,這點很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