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26日訊 短短的10個月內,在同一路段,先後有兩臺車撞到路邊的一個水泥墩子上,造成了車毀人亡的悲劇。是偶然,還是由於其他的什麼原因?
司機:車從橋上下來,感覺路突然消失了!
出事兒的地點,就在哈爾濱市南崗區文昌橋西段一個下坡的轉彎處。說起那兩起事故,當時的目擊人仍心有餘悸。
2月28日凌晨2時許,在文昌橋西段科大小區43號樓前,一輛急馳的松花江微型面包車剛從橋面上衝下來,就一頭撞到路邊配電箱的基座上,猛烈的碰撞產生巨大的聲音,附近睡夢中的居民被吵醒,以為發生了地震,面包車撞到配電箱的基座後瞬時爆炸,濃濃的大火頃刻間將車輛吞噬,司機被活活燒死在汽車內;而這已是該路段發生的第二起交通事故,2007年6月的一個凌晨,一輛轎車行駛到該路段,下橋後沒來得及轉彎直接奔著那個基座撞去。這次車禍中,車內的兩人也沒能從撞毀的車中逃脫,兩個鮮活的生命也被無情的大火吞滅。
![]() |
下坡路、急轉彎,讓文昌橋頭事故頻發。
家在哈市學府四道街附近居住的曾先生向記者介紹說,他每天上下班都走文昌新橋,從和興路方向向學府三道街開行時,當車輛行駛到橋下100米左右司機會感到路突然斷了,消失了。曾先生說,這裡是個大彎路,司機開到這裡都會有路消失的感覺,尤其是在夜晚的時候,路面視線差,轉彎指示標志不明顯,這種感覺就更強烈。
開了10多年出租車的金師傅對記者說,這個路段的車輛速度大多超過80邁,車從橋上衝下來時,如果還按著原來的速度行駛根本來不及轉彎,如果對路況不熟悉,很容易發生車禍。
專家:道橋設計和管理存在著一定缺陷
東北林業大學交通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關強曾對該路段進行過現場勘查。他說,此路段存在很大問題。首先,轉變比較突然,車從80米左右寬的文昌橋上下來不到100多米處,突然左拐30°駛向60米左右寬的道路,造成駕駛不順暢;二是道路指示標識設計存在問題,地面車道畫線為直線,但到橋下時突然斷頭沒有任何指示,在夜晚行駛到此路段時,容易造成不知向何方行駛;三是夜晚文昌橋上燈火通明,而拐彎處卻光照過暗,視覺誤差容易造成交通事故;四是此路限速為70公裡/小時,但汽車在此路段行駛時往往超速現象嚴重。
配電箱基座被撞得傷痕累累。
在發生過的幾起惡性事故中,都與一個水泥墩子有關。記者在文昌橋西段科大小區43號樓前的道路邊的綠地裡,找到了這個讓許多司機談之色變的家伙。這是一個配電箱基座,長約6米,寬約3米,緊靠著馬路牙子。幾次撞擊,已經讓水泥基座傷痕累累。據附近的居民介紹,2月28日凌晨發生的車禍,就是下行來的面包車闖過拐彎失去控制後直奔這個配電箱的基座,最後導致車毀人亡。路邊修鞋亭裡的老大爺說,這個路段白天經常看到車輛拐彎後控制不住,向路邊撞來,而立在這裡的配電箱就像個大陷阱,等著車輛來撞。
建議:加強交通監管,或改造線路
在同一路段,接連發生惡性交通事故,引起了相關部門的重視。記者從哈市交警部門了解到,哈市公安交警支隊繪制交通事故頻發路段圖,文昌橋西段是高危點段,交警部門在此處設置了夜光材質『單向向左行駛』的交通標志,夜晚可清晰指引駕駛人按正確方向行進。
業內人士建議,既然該路段事故如此高發,除了交警部門加強監管外,還應該考慮對其進行科學改造和完善。比如,適當拓寬橋下的路面,使急轉彎變緩,給司機一個緩衝的餘地;與有關部門協商,把多次扮演殺人角色的配電箱基座移走,避免發生直接的碰撞;調高文昌橋附近的路燈亮度,設立更為醒目的轉向標識,同時針對夜間司機下橋開快車的問題,最好在下坡處設幾個減速樁,迫使司機放緩行車速度。
尤為重要的是,據介紹,在曾發生過的幾起事故中,肇事司機都不同程度存在著超速現象,因此,提醒司機在行駛到該一路段時,一定要放慢車速,注意觀察,特別是夜間更要加小心。
編後
記者的這篇調查未必科學全面,提出的解決思路也有些理想化,甚至一廂情願,但同一個路段,接連發生幾乎同樣的慘禍,卻絕對值得相關部門去認真面對、好好總結和反思。因此,不論是提醒也好,拋磚引玉也好,我們都希望能對這一問題的解決有所促動,盡快拿出辦法,情況得到改善,讓悲劇不再重演。否則,我們不但要面對群眾的質疑,也愧對那已經逝去的三條鮮活生命。
[發表評論] 來源:黑龍江新聞網-黑龍江日報作者:文/攝記者郭俊峰短短10個月兩臺車車毀人亡探秘文昌橋下『殺人墩』
短短的10個月內,在同一路段,先後有兩臺車撞到路邊的一個水泥墩子上,造成了車毀人亡的悲劇。是偶然,還是由於其他的什麼原因?
司機:車從橋上下來,感覺路突然消失了!
出事兒的地點,就在哈爾濱市南崗區文昌橋西段一個下坡的轉彎處。說起那兩起事故,當時的目擊人仍心有餘悸。
2月28日凌晨2時許,在文昌橋西段科大小區43號樓前,一輛急馳的松花江微型面包車剛從橋面上衝下來,就一頭撞到路邊配電箱的基座上,猛烈的碰撞產生巨大的聲音,附近睡夢中的居民被吵醒,以為發生了地震,面包車撞到配電箱的基座後瞬時爆炸,濃濃的大火頃刻間將車輛吞噬,司機被活活燒死在汽車內;而這已是該路段發生的第二起交通事故,2007年6月的一個凌晨,一輛轎車行駛到該路段,下橋後沒來得及轉彎直接奔著那個基座撞去。這次車禍中,車內的兩人也沒能從撞毀的車中逃脫,兩個鮮活的生命也被無情的大火吞滅。
下坡路、急轉彎,讓文昌橋頭事故頻發。
家在哈市學府四道街附近居住的曾先生向記者介紹說,他每天上下班都走文昌新橋,從和興路方向向學府三道街開行時,當車輛行駛到橋下100米左右司機會感到路突然斷了,消失了。曾先生說,這裡是個大彎路,司機開到這裡都會有路消失的感覺,尤其是在夜晚的時候,路面視線差,轉彎指示標志不明顯,這種感覺就更強烈。
開了10多年出租車的金師傅對記者說,這個路段的車輛速度大多超過80邁,車從橋上衝下來時,如果還按著原來的速度行駛根本來不及轉彎,如果對路況不熟悉,很容易發生車禍。
專家:道橋設計和管理存在著一定缺陷
東北林業大學交通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關強曾對該路段進行過現場勘查。他說,此路段存在很大問題。首先,轉變比較突然,車從80米左右寬的文昌橋上下來不到100多米處,突然左拐30°駛向60米左右寬的道路,造成駕駛不順暢;二是道路指示標識設計存在問題,地面車道畫線為直線,但到橋下時突然斷頭沒有任何指示,在夜晚行駛到此路段時,容易造成不知向何方行駛;三是夜晚文昌橋上燈火通明,而拐彎處卻光照過暗,視覺誤差容易造成交通事故;四是此路限速為70公裡/小時,但汽車在此路段行駛時往往超速現象嚴重。
配電箱基座被撞得傷痕累累。
在發生過的幾起惡性事故中,都與一個水泥墩子有關。記者在文昌橋西段科大小區43號樓前的道路邊的綠地裡,找到了這個讓許多司機談之色變的家伙。這是一個配電箱基座,長約6米,寬約3米,緊靠著馬路牙子。幾次撞擊,已經讓水泥基座傷痕累累。據附近的居民介紹,2月28日凌晨發生的車禍,就是下行來的面包車闖過拐彎失去控制後直奔這個配電箱的基座,最後導致車毀人亡。路邊修鞋亭裡的老大爺說,這個路段白天經常看到車輛拐彎後控制不住,向路邊撞來,而立在這裡的配電箱就像個大陷阱,等著車輛來撞。
建議:加強交通監管,或改造線路
在同一路段,接連發生惡性交通事故,引起了相關部門的重視。記者從哈市交警部門了解到,哈市公安交警支隊繪制交通事故頻發路段圖,文昌橋西段是高危點段,交警部門在此處設置了夜光材質『單向向左行駛』的交通標志,夜晚可清晰指引駕駛人按正確方向行進。
業內人士建議,既然該路段事故如此高發,除了交警部門加強監管外,還應該考慮對其進行科學改造和完善。比如,適當拓寬橋下的路面,使急轉彎變緩,給司機一個緩衝的餘地;與有關部門協商,把多次扮演殺人角色的配電箱基座移走,避免發生直接的碰撞;調高文昌橋附近的路燈亮度,設立更為醒目的轉向標識,同時針對夜間司機下橋開快車的問題,最好在下坡處設幾個減速樁,迫使司機放緩行車速度。
尤為重要的是,據介紹,在曾發生過的幾起事故中,肇事司機都不同程度存在著超速現象,因此,提醒司機在行駛到該一路段時,一定要放慢車速,注意觀察,特別是夜間更要加小心。
編後
記者的這篇調查未必科學全面,提出的解決思路也有些理想化,甚至一廂情願,但同一個路段,接連發生幾乎同樣的慘禍,卻絕對值得相關部門去認真面對、好好總結和反思。因此,不論是提醒也好,拋磚引玉也好,我們都希望能對這一問題的解決有所促動,盡快拿出辦法,情況得到改善,讓悲劇不再重演。否則,我們不但要面對群眾的質疑,也愧對那已經逝去的三條鮮活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