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臂斷肢殘無人問津 社區健身器材『傷病』不輕
2008-03-28 09:41:07 來源:東北網-新晚報  作者:張雷 張旭昇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3月28日訊 日前,記者在哈爾濱市部分小區內走訪時發現,用於居民鍛煉用的『健身路徑』已有數十處被損壞,成了擺設。受贈單位均稱不歸自己管護,這與先前積極申請器械受贈時的態度截然相反。

  健身器材『傷病』不輕

  現場1:道外區軒轅小區,健身路徑中的太空漫步機一共有四組,其中三組已經殘缺不全;四個秋千沒有一個能夠使用,秋千吊鏈和秋千座已丟失。

  現場2:道裡區福樂灣小區,健身路徑中的兩個籃球架都已經沒有了籃筐和籃板,只剩下兩根光禿禿的柱子;三組太空漫步機也已損壞了一組;滑梯上的護欄丟了一側,留下了安全隱患。

  現場3:道裡區紅星廣場,健身路徑中的三組太空漫步機已經有兩組殘缺;四個秋千中,有一個缺損嚴重;吊環只剩下一小截鏈子。

  現場4:香坊區星光廠家屬區內,健身路徑中有兩組太空漫步機殘缺;多處健身器材的座椅已經不見了,剩下光禿禿的鐵棍兒。

  『理論上』責任清晰

  據了解,哈爾濱市社區健身路徑以市體育局捐建為主,還有部分小區自行購買安裝。從2000年開始哈爾濱市進行全民健身路徑工程建設,經過8年的建設,共投入2000餘萬元,已在全市范圍安裝健身路徑265處。

  市體育局有關人士介紹說,由於路徑器材使用率較高,部分市民不按健身告示牌說明健身,加上破壞和偷盜的行為發生,造成部分健身器材破損。其中,在2001年至2003年捐建的健身路徑損壞比較嚴重。

  根據《哈爾濱市全民健身路徑建設管理暫行辦法》,由受贈單位提出安裝申請,報到區文體局,再由市體育局進行規劃及安裝。為了確保健身路徑安全使用,市體育局、區文體局和受贈單位三方簽署了建設管理協議,分別負責建設、監督和管護。記者看到,這樣的協議書上都有受贈單位的公章和負責人簽字。

  他表示,市體育局的健身路徑巡檢隊,隨後對各區的健身路徑進行巡查。部分器材發生破損後,在兩年的保修期內,廠家將免費維修。保修期後,巡檢隊督促受贈單位進行維修,但其遲遲不見行動,這與其申請安裝時的積極態度形成了反差,導致破損加劇。

  達到目的回避責任

  在與多家受贈單位溝通中,記者了解到,一些受贈單位當初申請安裝時,多是從增加小區健身功能,甚至是商品房的銷售角度考慮,很少考慮到日後的維修問題。出現這個問題時,一些開發公司、物業公司、社區等獲贈單位均以沒有此項費用支出為名,互相推諉,或把維修責任推回到市體育局或區文體局。

責任編輯: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