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科教·就業  >  科教
搜 索
幼兒園兒歌內容老化 『不良兒歌』校園風傳
2008-03-28 09:53:13 來源:東北網-新晚報  作者:張文靜 劉韜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3月28日訊 『紅眼皮兒,綠眼仁兒,樓上住個大美人』……每天放學時間,哈爾濱市不少小學校的孩子們,就喊唱著這樣的兒歌走出校門。

  記者調查發現,因為幼兒園、小學校無法給孩子提供朗朗上口、容易接受的兒歌,導致孩子們爭相傳唱『不良兒歌』。

  日前,記者來到南崗區果戈裡大街附近某小學校門前,正值午休,學生們成群結隊走出校門,一些孩子們唱道:『我要炸學校,天天不遲到,一拉線兒我就跑……』就像賽歌一樣,諸如此類的『異樣兒歌』,接二連三從孩子們口中唱出。小學生溫某稱:他們班的同學都會唱這些歌,記者問這些兒歌哪學來的,孩子們搖頭說:『不知道誰先唱的。』

  記者在南馬路小學校現場調查,該校2年級中的一個班,共56人,有70%的孩子說他們不喜歡兒歌;剩下的孩子說,他們喜歡兒歌是因為『好玩』、『可以鍛煉身體』。對於這種現象,該校的老師們說:『現代兒歌很匱乏,翻開小學課本,有關兒歌的篇目不會超過5篇。孩子們正在學習的兒歌內容,也都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創作的「讓我們蕩起雙槳」和「一分錢」等懷舊歌。因為時代發生了變化,孩子們根本不會被這樣的兒歌感動,自然也就缺乏廣泛傳唱的基礎。』接受記者采訪的學生家長們都認為,有沒有好兒歌無所謂,只要不影響孩子們的學習就行。

  松花江小學校二年三班班主任馬秀英老師,至今已從教24年。馬老師說,兒歌對兒童的早期智力開發、對中國文化的早期認識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目前『不良兒歌』的流傳,應該引起老師、家長和社會的重視。馬老師說:『6歲至9歲年齡段的兒童,效仿能力極強,聽、說方面都有很好的記憶力,他們對於新鮮事物有很強的好奇心,但是非觀念模糊,需要家長、老師等正確引導。』

  采訪中,學校負責人、老師們都認為,兒歌教育內容老化,已經不能適應和滿足現代兒童的需要,因此,在加強引導的同時需要更多、更好、更受兒童喜愛的新兒歌。

責任編輯: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