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專門呈送皇帝審定 金代銀樣幣孤品現哈爾濱
2008-03-30 08:38:49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馬曉雪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3月30日訊 近來,全國的錢幣收藏界都在議論一枚精美絕倫的金代樣幣孤品———泰和重寶銀幣,很多錢幣收藏家紛紛出高價想要收藏該幣,都被該樣幣持有人哈爾濱藏家張爽一一婉拒。

  『傳家寶』曲折傳後人

  張爽愛好收藏,對古錢幣更是尤為喜愛。前幾年,奶奶將一枚銀幣傳給了張爽,並再三囑咐他『這可是咱家的傳家寶,傳到現在不容易啊!』原來,張爽爺爺的大哥年輕時經常雲游四方,他樂於交際,為人熱誠,結交了很多好朋友,清代的一位叫孫四渺的郎中送給他一件禮物就是這枚銀幣。後來,他將這枚銀幣送給張爽的爺爺、奶奶。文革期間,因為這枚銀幣張爽的爺爺被貼大字報,紅衛兵到家裡來查抄這枚銀幣,幸好張爽的奶奶提早半個小時將其轉移了出去。此後,這枚銀幣一直被收藏在家裡,從不露面,全家人更是守口如瓶。近幾年,看到孫子熱衷於收藏古錢幣,如癡如醉,80多歲的老人決定將這枚銀幣傳給孫子。

  為了安全,該樣幣如今已經被保存在銀行,記者在張爽處看到了該樣幣的照片。據介紹,該銀幣由92.5%的純銀鑄造,直徑4.4厘米,重量為24克。正面用篆書寫有『泰和重寶』,背面為光背保存完整。

  遍尋國內專家鑒真身

  自從有了這枚銀幣,張爽幾乎茶不思飯不想。他翻閱大量資料查找,但都沒有這枚銀幣的記載。於是,他開始走訪省內的行家,但大多數行家都沒有見過這枚銀幣。一些行家查找資料,發現金代雖有近似的銅錢,但並非銀幣。為了了解這枚銀幣的真實『身份』,張爽特意到陝西、廣州等地訪問專家,但都沒有定論。去年年末,他專程來到北京,找到了中國錢幣博物館館長、研究員戴志強先生。戴館長仔細觀察後,興奮地說了一句『這可是好東西!』他鑒定,這是金代的一枚樣幣,專門用來呈送皇帝審定,此錢篆書為金代著名大書法家、篆刻家黨懷英所書,目前為止從沒有見到過。

  據了解,金代歷時120年,鑄幣很少,主要使用歷代舊錢。金最早自己鑄幣的記載應是金海陵王正隆三年鑄的正隆通寶錢。泰和重寶是金章宗泰和年間鑄幣,都為銅錢,從未出現過銀幣。這枚銀幣的出現對金代歷史的研究具有不可估量的價值。

  受邀央視賽寶奪金獎

  張爽持有金代樣幣的消息不脛而走,春節前,中央電視臺向張爽發出了邀請,邀請他持幣參加第三屆賽寶大會。該賽寶大會專家組從全國上萬件古玩藝術品中選出三十件參賽,這枚銀幣最被看好。參賽期間,各路持寶人紛紛來觀賞樣幣,不少錢幣收藏家紛紛感嘆:『這輩子能見到這枚銀幣,長了大見識了。』經過專家組的一致評選,這枚泰和重寶銀幣一舉捧回金獎。

  賽寶大會上,專家權威點評:泰和重寶以前看到的都是銅幣,這次發現的泰和重寶篆書當十銀錢應該是目前為止第一次發現。泰和重寶鑄於金章宗泰和四年,該幣泰和重寶四字是玉著篆書,字體端莊秀麗是關鍵的一個特點,它的文字和輪廓非常深峻高挺,這是金章宗時期泰和重寶錢的一個重要特征。這枚銀錢和泰和重寶銅錢的制作風格完全一樣,大小尺寸基本一致,所以應該是一枚銀樣。就是在鑄造銅錢之前首先要設計鑄造出樣錢,這個樣錢要上呈給皇帝來最後審定,所以這枚錢應該是印制的上呈錢,這是符合當時金代喜歡用銀的時尚的。這枚錢幣非常獨特,實屬難得。

  據張爽介紹,去年國內一拍賣行曾拍賣一枚泰和重寶銅錢,以人民幣100多萬元成交,這枚銀樣幣的市場價值顯然要遠遠超過這個數字。不少錢幣收藏行家用『無價之寶』來稱呼它,不少人紛紛出高價想要收為己有,都被張爽一一婉拒。他說:『這枚銀幣從大處說承載著千年的歷史和文化,從小處說記錄著我們家族幾代人的曲折經歷,這些價值都不是錢能代替的,所以我要把它傳給我的孩子。』

責任編輯:張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