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人們口味追求新奇特 家養野味前景誘人仍須規范
2008-04-01 10:56:48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高天賦 吳利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近年來,綏棱縣閣山鄉長青村的單玉文夫婦搞起了特色養殖——斯裡蘭卡藍孔雀。目前,孔雀已由最初的16只繁育到現在的200多只。張金鳳記者吳樹江攝

  東北網4月1日訊 野豬肉、大雁肉、鴕鳥肉……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食不厭野』,追求口味的新奇特,豐富餐桌。於是就催生了專門經營野生動物的產業。由於缺少監管規范,在發展中也出現了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1、家養野味走上百姓餐桌

  『上周買了點野豬肉,汆丸子味道很鮮,家裡都說好,這回再買點鴕鳥肉回家嘗嘗,反正價錢也比豬肉貴不多少!』日前,在哈爾濱市道裡菜市場,主婦王女士一邊挑選鴕鳥肉,一邊對記者說。

  專門經營野味的杜先生告訴記者,前幾年野味的價格比較貴,野味賣的最好的時候都是在春節前,買野味一般都是送禮用,要不就是飯店采購。最近幾年,隨著養殖戶多了,家養野味的價格也不那麼貴了,像野豬肉和家豬肉的價格已經差別不大。從去年開始,除了飯店和送禮用的,普通市民買野味的開始增多。杜先生告訴記者,很多市民還不太會做野味,他是一邊賣一邊教。

  『其實除了嘗鮮外,很多野味有滋補的功效,中老年人買的最多,像我這裡賣的最好的就是鹿角、鹿茸、鹿心,以前一周送一次貨就夠賣,現在兩三天就得給我送一次貨。』另一家經營野味的侯女士說。

  3月16日,正逢周末,記者在哈爾濱市幾個大超市的家養野味專櫃前,都看到了駐足准備購買的顧客。而一些飯店也把林蛙、鹿肉等野味作為招牌菜推出,售價不菲,卻不乏食客。

  2、真假難辨,缺少誠信品牌

  不過,對這些特色食品,也有許多消費者投來懷疑的目光。

  『我也覺得野味是不錯,想買,卻有些不放心。』市民蘇女士說。在哈爾濱經營野味的一些地方,所有的專櫃都采用冰箱冷凍的方式銷售,而從切的形狀和肉的色澤來看,一般人很難從外觀上看出野豬肉和家豬肉有什麼區別。蘇女士不久前曾買過兩公斤野豬肉,但吃過後,丈夫和兒子都認為和普通豬肉沒區別,所以她懷疑商家使用了『掉包計』,拿家豬肉當野豬肉賣給了她。而事實上,一些飯店用家豬肉冒充野豬肉、用羊肉冒充鹿肉、用鵝肉冒充鴕鳥肉的野味宴被工商部門查處的事例也經常發生。

  還有一種疑慮是關於食品的合法性。許多經營者銷售的明明是馴養的禽畜產品,為了吊足消費者的胃口,在推銷時,經常對貨源遮遮掩掩,故弄玄虛,甚至謊稱是『純野生的』。如哈市某農貿市場上,有一商販公開叫賣野生林蛙,後被執法部門查處時,纔交待是養殖場出產的。這些現象,讓消費者難免心存顧慮,生怕一不小心自己也違了法。

  為此,許多人希望,盡快改變野味經營產業目前的這種曖昧狀態,在陽光下運作,推動市場上出現一些講誠信、保質量、有品牌美譽度的商家,實現規模化、連鎖化經營。使野味不但有特色,而且成為放心食品。

  3、兩個養殖戶的成功實踐

  野味食品產業出路何在?記者近日采訪的兩家馴養企業的作法值得借鑒。

  在哈爾濱利民開發區的雙盛牧業野豬養殖場內,負責人老肖帶記者參觀了他的特色養殖場。豬捨區分仔豬區、哺乳區、待產區,還有肉豬區,每區都用一人高的鐵柵欄隔開。在一個大鐵籠裡關著兩頭青面獠牙的家伙。老肖告訴記者,這兩只是純野豬,比較凶,為了防止危險,所以只能關在籠子裡。

  老肖告訴記者,通過幾代雜交,現在他們繁育的家野豬集中了肉質脆嫩、瘦肉率高、營養豐富等特點,其肌間脂肪中亞油酸的含量達17.36%,是普通家豬的兩倍。在解決了養殖技術的問題後,老肖已經在如何打開市場上做文章,如今老肖除定期向哈爾濱的幾家大飯店供貨外,還在好百客等超市設立了專櫃。在市場上,老肖也發現了一些冒牌貨,因此現在他正在研究怎麼讓自己的產品品牌化,注冊商標,做防偽標識。

  大慶全興鴕鳥場是由最初只有15只鴕鳥,發展成具有種鳥130多只、養殖期肉鳥700只左右的大型鴕鳥養殖場。養殖場的張老板告訴記者,現在他們已經開發出鴕鳥肉、鴕鳥油、鴕鳥蛋等系列產品,並且注冊了商標,現在正准備連鎖經營。張先生相信,隨著市場的不斷規范,鴕鳥養殖產業會大有市場。

  4、監管制度需進一步完善

  記者了解到,除去野豬、鴕鳥養殖,我省還有很多鹿、野雞、野鴨、林蛙的野味養殖,野豬養殖在我省北部半山區較多,鹿養殖集中大小興安嶺以及東部山區,哈爾濱市郊、齊齊哈爾市郊、方正、通河以養殖野雞、野鴨、貂和貉居多。野味養殖在我省呈現遍地開花的局面,但目前的野味養殖規模都不大,尚沒有全局性的發展規劃和相應的保障政策。可以說,我省野味養殖仍處於產業形成的初期。

  省畜牧廳畜牧處的有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我省特色養殖從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開始,家豬和野豬交配養殖也是在同一時期開始的,基本上都是地域性的。總體來說發展勢頭不錯,但只有個別地區將家養野味作為重要產業,像大興安嶺地區,現在已把特色養殖作為一項重要產業來發展。

  因為產業尚未形成,相關的監管也不夠完善。采訪中記者了解到,目前家養野味的屠宰都是養殖戶自己進行,是否帶病屠宰甚至死後剝皮都很難控制,在疫情防治上,家養野味和普通家畜家禽的防疫也沒有區別。更讓人擔懮的是,許多經營者並未取得資質,擅自經營,也給盜獵活動提供了機會。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