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1日訊 每年春天,哈爾濱市的一些道路都會因為出現翻漿現象而進行維修。為此,很多市民提出疑問:為什麼有些道路年年翻漿年年修,而有些道路卻從不翻漿不需要修?
近日,哈爾濱市下起了連綿小雨。記者注意到,很多路面出現了翻漿現象。坑坑窪窪的路面讓司機和過往的路人很無奈。一些路段在幾天前還僅僅是小坑小窪,僅僅經過這幾天雨水的衝浸,就變成了大坑大窪;一些路在前段時間還只是輕微下沈,現在則下沈成了深溝;一些路段原來車輛還能正常通行,如今卻是車行艱難;很多原來稍有破損、翻漿的路段,現在是翻漿大范圍蔓延……類似的現象大多在二三類街道上。
在道裡區工程街上,私家車主劉先生說,哈爾濱市的一些道路為何頻頻出現翻漿現象,應該引起有關部門深思。一些偏僻的路段,本來過往的車輛就不多,卻幾乎年年翻漿,而且越來越嚴重,而像中山路、東大直街、新陽路等交通乾線卻多年不翻漿,路況始終完好如初。值得注意的是,這些路段的交通流量遠遠超過非交通乾線的路段。
對此,一名叫『廟堂與江湖』的網友發表觀點說,區區的幾天小雨竟然給哈爾濱的道路造成了這麼大的麻煩,如果雨季到來,情況是不是會更加糟糕?是不是又要封閉一些路段,給本已十分擁擠的交通造成更大的壓力,給市民的出行帶來不便?不僅要問,除了一些地質、氣候等市民聽不太懂的搪塞理由外,工程質量有沒有問題?如果有問題誰對此負責?哈爾濱的路在何方?翻漿路何時能休?哈爾濱市的財政收入有限,如果年年把大部分財政用在修路上,簡直是浪費的行為。應該建立有效的道路管理機制、責任機制、監督機制,切實有效地把哈爾濱的路建好。
市政協委員牟學實先生認為,哈爾濱市年年修路,年年翻漿,年年在春暖花開的美麗季節造成交通癱瘓。道路已被『馬葫蘆』、『拉鎖』、『補丁』裝點成『花臉』,與北方名城、『東方小巴黎』太不相稱。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施工單位偷工減料、管理部門熟視無睹,責任不清,處罰不明,無人問責。他建議,實行問責制。即修路以3到5年為問責期,在問責期內,道路出現質量問題要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輕則降級,重則開除,甚至追究刑事責任。對施工單位給予重罰,除對原道路進行重修外,還要在資質、誠信方面進行處罰,並追究施工單位法人的經濟責任和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