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哈爾濱市三處百年老建築境遇尷尬
2008-04-03 10:31:20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蘇強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4月3日訊 在哈爾濱市,龍王廟、武聖廟、慈雲觀這三處有著百年左右歷史的老建築在近幾年的城市棚戶區拆遷改造過程中被保留了下來,雖然在拆與不拆之間選擇了後者,但這些飽經滄桑、破損嚴重的老建築卻遲遲沒有得到有效的管護和維修。

  老建築破損嚴重

  哈爾濱道外區太古十八道街附近的武聖廟,廟門前被一堆殘土垃圾佔據,廟裡僅存的兩處房子也破損嚴重,亟待維修。據了解,2006年7月前後,這周圍的棚戶區開始拆遷改造,武聖廟被列為保護建築,但由於資金原因,過了兩年多時間,也沒有對武聖廟進行維修和保護,只是在廟的周圍建了一圈圍牆。相比較而言,武聖廟是三棟老建築中保存情況最好的。

  武聖廟的前門被一堆殘土佔據。

  哈市道外區二十道街附近的龍王廟,在2007年的過江橋工程中顯露出來。近日記者到現場看到,龍王廟後側青磚上的水泥已經如桃酥般脆軟,隨手就可以取下一塊,其正面牆壁也出現了多處裂縫。附近幾位居民說,這龍王廟原來說要改造維修,可這都過了一年時間也沒動靜,一拖再拖,房子都破成這樣了,要是再不修的話,沒准哪天就得塌了。

  哈爾濱市香坊區延福街附近慈雲觀建於1900年,距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慈雲觀是哈爾濱最早、最具有代表性的道廟,作為晚清時期的古建築,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記者在一片新建居民樓中間找到了這座百年老建築,慈雲觀的周圍布滿了建築垃圾和生活垃圾,牆皮和牆磚多處脫落,木頭房檐老化嚴重,一面的牆體已出現了明顯的傾斜,牆壁上也分布著許多裂縫。據了解,這座老建築從當地拆遷改造開始距今已有近兩年的時間了,可是被當地政府確定為保護建築的慈雲觀卻一直沒有得到有效的『保護』。

  維修時間懸而未決

  近日,記者對這些老建築沒有得到有效管護的原因進行了走訪調查。

  根據哈市的規劃,武聖廟前的太古街將進行拓寬改造工程,相關部門在廟後面闢出一塊地做武聖廟的重建工程。廟內人員講,要對廟宇整體進行重建和恢復需耗資200萬元左右,而這筆錢大多要靠民間自籌,資金短缺導致武聖廟無法進行維修重建。

  龍王廟處在二十道街過江橋改造范圍之內,記者來到道外區二十道街附近的施工現場了解情況,一位工地的工作人員介紹,按目前的規劃,這座廟將被遷離當地,在異地進行恢復性重建,具體什麼時間在什麼地點進行重建不太清楚。記者又聯系到過江橋建設工程的一位負責人,他說,二十道街過江橋江南段整體規劃圖紙上沒有龍王廟。

  龍王廟牆磚可以隨手拿下來。

  在哈爾濱市香坊區果園小區最初規劃的時候,慈雲觀被列入拆遷范圍,其所佔土地也寫入了合同供開發商進行統一規劃。在棚戶區拆遷過程中,由於文物部門的多次乾預,慈雲觀被保留下來,但是開發商拒絕對其維修,一直持續到現在,不僅影響了老建築的保護,而且耽誤了當地小區的綠地、花園等配套設施的建設,對此許多居民都很有意見。

  慈雲觀孤零零地立在一群居民樓之間。

  專家建議原汁原味維修加固

  哈爾濱市文物管理站站長劉雲纔介紹說,這三處老建築雖不具備很高的考古價值,但其年代久遠,建築結構、形式在哈爾濱市非常稀有,不可復制,具有很高的保護價值,其中尤以慈雲觀為最重要,應該盡快組織維修。對於改造方法,劉站長也談出了自己觀點,在修復過程中沒必要再對已經倒塌的殿堂進行恢復,道臺府的大規模重建可以說就是一個敗筆,只要對現有的建築進行維修加固就可以了,這樣做既可以節約大量的資金和人力物力,也可以減少對周圍建築和街道的影響;要做到修舊如初,新建的東西即使再好看也不會勾起大家的興趣,只有原汁原味的古建築纔會吸引人們的眼球;維修加固過後,這些老建築可闢為公益性的景點,裡面陳設一些哈爾濱出土的歷史文物,供市民和外地游客前來參觀,讓他們更多地了解哈爾濱市的歷史和發展。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