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9日訊 准確把握《考試大綱》,切記回歸課本,強化基礎知識。經過一段時間的專題訓練以後,學生對課本基礎知識免不了有所忽視,這時再回歸課本尤為重要。有的同學認為,近幾年高考側重於能力考核,能否在高考中取勝,同平時掌握課本知識的多少關系不大,從而把大量時間和精力花在做自測題、模擬題上。事實上,高考試卷中的許多試題雖然是『題在書外』,可畢竟是『理在書中』,沒有任何一道題離開了所學的基本知識。
熱點問題始終是必考內容
國內外重大時事政治、社會熱點問題始終是高考的重要內容,以這些重要內容為背景材料,運用所學理論進行分析闡述,是對考生進行綜合能力測試常見的重要題型。考生應予以關注,建立知識整體結構,尋找學科間內容的切入點。
具體方法:要在教師的指導下,選擇一些充分體現人類社會生存與發展兩大主題的時政、社會熱點問題,反復加以思考;要通過國內國際發生的政治事件、歷史資料、經濟活動、民族問題和宗教問題等多種渠道去收集和挖掘材料。例如:人口問題、資源問題、環境問題、國際格局和國際關系問題、知識經濟問題、重要的區域地理圖問題、科技對時代的拉動問題、可持續發展問題以及其他時政新聞和社會熱點問題等等。對於這些體現人類社會兩大主題的專題問題,在考前必須要充分准備,認真梳理。
縱觀最近幾年的全國高考試題,每年都有和時事相關的知識點。尤其是每年3~4月份中國一些重要領導人的出訪國家或地區和國家重大決策的制定,會列為文綜考試的范圍之內。大家也要注意,考查的內容不見得是熱點問題本身,而是通過熱點問題考查相關區域的地理知識。
訓練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
通過訓練培養在新材料中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對這一能力的培養,可進行以下幾個方面的訓練:認真審讀材料及設問要求,特別要注意設問的規定性條件,進行審題訓練;找准關鍵詞,進行信息篩選的訓練,這是答題的依據和切入點;尋找試題與已有知識關聯點的訓練,這是解題的依托;恰當地運用學科術語,條理清楚、邏輯嚴密地表述自己對問題的認識,進行語言表達訓練;訓練答題速度,合理安排不同題型答案的文字量,盡可能以最少的文字量獲取最多的分數,切忌只追求正確率而忽略速度。
精選試題針對訓練。到了高三復習後期,各地試題滾滾而來,這時應該特別注重精選一些具有典型性、綜合性、現實性、多向性、開放性和創新性的高質量的試題進行訓練,堅決拋棄超綱題、死記硬背題、繁難偏怪題、粗制濫造題,訓練重在質量,不在數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