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9日訊 一張身份證復印件、一張工作證復印件,在申請合同上劃上幾個對號,最後簽上自己的名字……曾經讓人羡慕的信用卡,當下申請起來越來越簡單,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持卡者隊伍中。與此同時,一套能夠監督個人信用度的『個人信用檔案』隨之出現。刷卡一族在盡情享受信用卡給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受到信用系統的考量。
由於對這一系統缺乏了解,許多持卡人一不小心刷上了銀行的『黑名單』。
盲目跟風吃苦頭,『睡眠卡』也吞錢
去年,哈爾濱市市民蔣女士為幫助銀行工作的朋友完成發卡指標,辦理了一張交通銀行的信用卡。對信用卡了解不多的蔣女士拿到卡後便放到了抽屜裡,一直沒用。然而,今年3月19日,蔣女士意外收到一張來自交通銀行的催繳信用卡年費的書面通知,告知蔣女士拖欠信用卡年費140元,如果在規定日期內不繳納的話,此記錄將被記在個人信用檔案中。
交通銀行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由於銀行為此支付了制卡、郵遞等費用,即使未使用,銀行也付出了工本費,因此銀行在發信用卡後會收取年費。
而個人信用檔案中所記載的『不良記錄』,對今後的工作、貸款都會產生影響。蔣女士無奈地說:『本想替朋友幫忙,沒想到給自己惹了這樣的麻煩!』
與銀行信用卡的發行量突飛猛進的狀況同步,『睡眠卡』、『透支卡』數量也在增長。央行曾經做過統計,在我國的4000萬張信用卡中,八成左右『長睡不醒』。
過足提前消費癮,未料走進『黑名單』
小唐大學畢業不久便就職於哈爾濱市某事業單位,每個月千餘元的收入雖然不多但很固定。前不久,她看好一部4000多元的新款手機,可是存折裡只有2400元的存款,她犯難了。在朋友的建議下,她到銀行辦了一張可以『先消費、後還款』的信用卡。
信用卡幫小唐買到了喜愛的手機,可是接下來定期還款的規定程序,也讓小唐嘗到了先甜後苦的滋味。銀行規定,在50天之內月還款160元即可,小唐覺得每個月都要去銀行太麻煩,就一次性在信用卡裡存了500元。兩個月後,小唐接到了銀行的客服電話,通知她應按月還款,此外還告知由於未能按時還款,她的個人信用檔案中記下了一次拖欠還款的記錄。由於對制度的不了解,而上了銀行的『黑名單』,這是小唐始料未及的。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由於許多人對透支信用卡可能造成的危害並不了解,認為還款早晚無所謂、金額多少也可隨意,只看好信用卡可先消費後埋單的好處,沒詳細了解持卡人的權利和義務,不知不覺在個人信用檔案中留下一抹黑色。
誠實守信,寫好自己的『信用檔案』
記者了解到,從2005年7月3日,中國人民銀行全國個人征信系統在北京等8個地區聯網。這就意味著,人們不管在任何商業銀行所辦理的信貸資料,系統將自動生成文件同步記載在個人信用查詢系統中。
中國人民銀行哈爾濱中心支行征信管理處負責個人征信系統工作的劉爽介紹,雖然個人征信系統運行了兩年多的時間,卻未能廣為人知,不少人都因不慎背負了不良記錄。由於信用卡申請合同中規定『申請人授權銀行向相關資信機構了解個人的信用狀況』,申請人在申請書上簽字時,就證明同意銀行查閱自己的信用資料。截至目前,我省有信貸記錄的約為900萬人,個人征信體系保存個人信用記錄為8年,個人以往的償還歷史對未來新的信用活動產生直接影響。
『它就好像一個大倉庫,各家商業銀行把在本行辦理的信用卡、貸款等相關的信息存放進來,當消費者需要向銀行進行貸款、辦理某種業務時,放貸銀行就會從這個倉庫中提取出此人的個人信用檔案作為是否給予貸款的參考。因此,切不可掉以輕心!』業內人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