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圖片新聞  >  體育健身圖片
搜 索
展現哈埠百年電信史上的珍品 哈電信通信博物館
2008-04-10 17:17:08 來源:東北網-新晚報  作者:隋妍文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圖片說明】公用電話機

 

【圖片說明】電碼本

  東北網4月10日訊 電話沒有撥號盤,公用電話得投兌換幣,民國時期的電報電碼本上顯示,被一些現代人視為吉利號的5868,電碼譯文竟是『蠢』……昨天,在哈爾濱電信通信博物館,記者看到這些曾出現在哈埠百年電信史上的珍貴展品,以其新奇和趣味吸引了不少參觀者。

  對大多數參觀者來說,不論是壁掛式還是變成座機後的手搖式,這些常出現在老電影中的老式電話並不陌生,但沒有撥號盤的電話機卻很鮮見。該館有一款通體紅色的HC19手搖式電話機,外表和一般的手搖式電話沒什麼區別,最顯著的外貌特征就是沒有撥號盤。

  據工作人員介紹,這款電話機是上世紀60年代時,省委機關領導曾用過的機要電話,也叫做專線保密電話,連話務員監聽通話質量的時間都是有限制的,由於是專線,無須撥號,所以連撥號盤都沒有。

  在使用老式投幣電話機的年代,人們不能像今天一樣,直接把硬幣投入電話即可使用,而是先要到電信部門兌換一種專用的硬幣。記者看到,在當年的兌換幣上,一面寫有哈爾濱電信局公話專用的字樣,一面是當時使用的老式的郵電標志,類似於今天的游戲機兌換幣。

  磁卡電話機所用的磁卡也跟今天的IC卡有很大不同。據工作人員介紹,那時用的卡比現在的IC卡軟多了,因為使用時需要打孔,所以它的硬度類似於今天銀行存折外皮,缺點是保存不好容易打折,卡上的磁條安全度比較低,很容易被解密。經歷過這樣一些發展過程後,現在公用電話纔變得更為方便、適用。這讓不少參觀者感嘆,過去打個公用電話可真不容易。

  民國時期的電報電碼本要算是該館裡年代最為久遠的展品之一。工作人員介紹,中文電碼是電報用來傳送中文信息的方法,從0001到9999按四位數順序排列,每4位阿拉伯數字代表一個中文漢字,從前的報務員需要把它們熟練地背下。現在很多老報務員對四位數字組合還特別敏感,例如,現在很多車主希望自己車牌上的數字有6、8、9等吉利數字,但在報務員眼裡,這些吉利數字組合在一起,卻未必能翻譯成吉利的中文字。

責任編輯: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