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14日訊 哈市阿城區無公害垃圾處理場在已經飽和的狀態下仍然繼續使用。在超限使用的7年裡,平均每年210萬噸的生活垃圾在這裡卸倒。據供水部門介紹,目前垃圾場范圍不斷擴張,距離水廠取水井越來越近,阿城城區內4萬多戶居民用水安全受到威脅。
垃圾傾倒17年
大坑變垃圾山
阿城區唯一一處無公害生活垃圾處理場,距離城區中心約4.5公裡,位於韓家糖村約1公裡處的田地裡。在通往垃圾填埋場的路上,隨處可見散落在街道上的垃圾。車到了韓家糖村,遠遠就能看到一座白色的垃圾山,垃圾腐爛後產生的酸臭味撲鼻而來,令人作嘔。經過17年的垃圾傾卸,原有的垃圾場已經不能勝任承載越來越多的垃圾的重任,垃圾山大約7米高,附近耕地也成了傾倒垃圾的場地。
在垃圾場內,正趕上一輛載滿垃圾的垃圾車駛到垃圾場門口處,因垃圾場的汽車通道已被垃圾佔滿,司機將滿滿一車的生活垃圾傾倒在垃圾場外的耕地上。
司機告訴記者,這個垃圾場原來是個10多米深的大坑,可早在7年前就被垃圾填滿了,後運來的垃圾沒地方卸,只能倒在垃圾山周圍或附近的耕地內,所以垃圾山就這樣形成了,而且面積越來越大。
垃圾靠近水廠
威脅水質安全
阿城自來水生產二廠日產3.5萬噸自來水,負責阿城區4萬多戶用戶供水。而這座生活垃圾場的不斷擴張,已嚴重威脅到居民飲用的安全問題。
據阿城自來水生產二廠水廠廠長董學俊介紹,自來水廠於1992年建成,與垃圾場直線距離為2.5公裡。2005年,因為城區用戶用水量增大,水廠在距離垃圾場沿途打了4眼地下水井。其中最近的一口水井距離垃圾場1200米。近年來,垃圾場不斷擴張,垃圾已經堆放在距離水井不足1000米的范圍內了。根據地下水的走勢,垃圾場位於水廠的上游,如果地下水井打上來的水距離垃圾場不足1000米的話,水的質量很難保證。水廠工作人員在調查中發現,到了多雨季節,垃圾場流出的污水形成了一條污水溝,而污水溝的沿途就有4口地下水井。目前,從每天地下水的檢測報告中顯示,地下水還沒有受到污染,但長期下去,地下水的水質安全很難得到保證。
老鼠大量繁殖
農戶莊稼遭殃韓家糖村是離垃圾場最近的村屯,村民暴義是以種地為生的農戶。暴義告訴記者,他家的耕地緊挨垃圾場,自從有了垃圾場後,他家的玉米和黃豆產量年年減產。2006年,暴義擔心種植的黃豆苗被垃圾場飄來的塑料袋壓死,不得不每天去地裡撿塑料袋。幾個月過去了,秧苗幸好保住了,可到收割時纔發現,黃豆幾乎被垃圾場內的老鼠吃光了。暴義計算了一下,正常每畝地產黃豆約370斤,可那年靠近垃圾場的1畝地只收了10多斤黃豆。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在垃圾場周邊的10多戶農戶的莊稼,都不同程度地遭到垃圾場內老鼠的破壞。為此,他們多次找到村委會和阿城環衛部門要求補償。在近5年來,環衛部門也每年根據農戶耕地的損失,補償給農戶不同的金額,多則1萬多元,少至近千元。
據阿城區城市建設局環衛處副主任王興介紹,垃圾場建於1991年,是阿城區唯一一處生活垃圾處理場。當年根據阿城垃圾的產量,垃圾場設計使用年限為10年。自2001年,垃圾場就已經填飽和了,同時也到了使用年限。
王興告訴記者,根據近年來統計,阿城城區內的生活垃圾年產已達到了210萬噸。這遠遠超出這個垃圾場的處理能力。環衛部門曾多次向原阿城市政府打報告,建議另選址建一個垃圾處理廠,可一直沒有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