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15日訊 4月15日至21日是第14個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今年的主題是『提倡全民戒煙,讓兒童遠離癌癥』。記者從省、市腫瘤防治辦公室了解到,哈爾濱市近十年來市區癌癥年平均報告死亡率在150/10萬左右,每年因癌癥死亡約5000例,其中肺癌死亡率居各種癌癥之首。
癌癥死亡者三成是煙民
據全國流行病學哈爾濱調查點數據顯示,吸煙者患癌可能性高於不吸煙者10倍。研究表明,80%以上的癌癥是因環境及生活方式所致,而吸煙是最危險的不良習慣,在死於癌癥的各種原因中,吸煙佔22%—38%。
據哈醫大附屬腫瘤醫院內科一病房主任陳公琰介紹,一個每天吸15到20支香煙的人,患肺癌、口腔癌或喉癌的幾率,要比不吸煙的人大14倍;患食道癌的幾率比不吸煙的人大4倍;患膀胱癌的幾率要大2倍;患心髒病的幾率也要大2倍。而大量吸煙的人,心髒病發作時,其致死的幾率比不吸煙者大很多。
八成兒童被動吸煙
哈醫大附屬腫瘤醫院日前專門針對兒童被動吸煙情況作了調查,在隨機訪問的80名兒童中,57名孩子在家庭中有被動吸煙史,還有9名孩子在家庭以外的環境中經常被動吸煙,被動吸煙率高達82.5%。據計算,在通風不良的場所,不吸煙者1小時內吸入的煙量,平均相當於吸入1支卷煙的劑量。不吸煙者每日被動吸煙15分鍾以上即可視為被動吸煙。
據市腫瘤防治辦公室有關專家介紹,日常所說的『二手煙』實際上由兩種煙霧構成,一種是吸煙者呼出的煙霧,稱為主流煙;一種是香煙燃燒時所產生的煙霧,稱為分流煙。分流煙中的一些有害物質比主流煙含量更高,如一氧化碳,分流煙是主流煙的5倍;在亞硝胺(強烈致癌物)方面是50倍。其他許多有害物質,包括有致癌作用的硝酸氨等在支流煙中濃度也比主流煙中的多。
陳公琰主任提醒,家長要經常在孩子面前講吸煙的害處,在外面的公共場合裡盡可能帶孩子到非吸煙區,以及禁止任何人在家中吸煙等。
四成癌癥可從兒童預防
有關統計表明,煙草、不良生活習慣和肥胖等危險因素的顯著增加,正在造成癌癥發病率和死亡率快速上昇。陳公琰主任介紹說,癌癥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預防的,而預防的首要步驟是普及腫瘤防治的科普知識,提高人們對癌癥的重視程度,這都需要從娃娃抓起。來自國際抗癌聯盟的有關數據表明,43%的癌癥病例可以通過兒童時期養成的健康生活習慣來預防,也就是說,在兒童時期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可有助於預防長大後患癌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