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15日訊 慶安縣豐收鄉豐年村農民張智雙嘗到了節水灌溉的甜頭:『我種兩公頃多水田,算下來一公頃能省200多元錢,產量比以前高。』
慶安,全省第二大水田種植區。今年,有65萬畝井灌區實現了節水灌溉。
『今年水田區面臨嚴重旱情,但我們慶安通過水資源的優化配置和節水灌溉技術的推廣,畝毛用水量由原來的700多立方米降低到現在的550立方米,節水率35%,資源利用率提高30%。』慶安縣水務局副局長白建學介紹說。
節水控制灌溉是一項新技術,曾獲得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為推廣這一技術,慶安縣在一個鄉選一個種植典型,按照節水控制灌溉標准種,並承諾,地種不好,縣裡包賠損失。
節水灌溉,分3個環節:工程節水、控制節水、管理節水。
工程節水主要是渠道防滲漏。從1998年至今,慶安已完成防滲渠道48條,總長51.2公裡,滲漏率減少60%。
控制節水灌溉技術可概括為:返青地濕潤,露泥不汪水;?初見水層,汪水不露泥。與傳統灌溉方法比,田間總耗水量減少38.6%,平均畝節水近200立方米,井灌區畝節油節電近30元,還能畝增產20公斤。
管理節水就簡單明了了。用水多,成本就比別人高,收入就相對減少。慶安115萬畝水田,今年已有65萬畝用上節水灌溉技術。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