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15日訊 從無序邁向有序,由原始走向規范。中俄兩國貿易就是沿著這樣的路徑前行的。潮起潮落,風霜雨雪,都未能阻擋雙邊貿易發展的腳步。
當年前蘇聯的一幅漫畫不僅刺傷了他們的心,也讓狂熱的中國人停下飛奔的腳步,深刻思索自己的行為。曾經有過的狂熱熄滅了,接下來便是理性的回歸。一向信奉『承諾是金』的中國人,開始用誠信挽回失去的市場,用誠信換取俄羅斯對華貿易的信心。
企業作為貿易的主體,在誠信中成長;市場作為貿易的載體,在誠信中壯大。當久違的俄羅斯人再次推開中國的大門時,聞到了一股清新的風。
1、前蘇聯有這樣一幅漫畫:一個人腳穿中國鞋邁過邊界線的時候,一只腳上的鞋子已經開裂。從1994年至1999年,雙方貿易因失去互信而降到冰點。兩國貿易進入了一個應該反思、也必須反思的節點。從1998年始,一場『誠信戰』就在黑龍江沿邊貿易的各個領域打響。最終,誠信春風驅散了6年貿易寒冬
前蘇聯的一幅漫畫形象地展示了上世紀90年代初中國對俄出口產品的現實:當一個人腳穿中國鞋邁過邊界線的時候,一只腳上的鞋子已經開裂,而另一只腳,卻還在中國境內。
當人們津津樂道對俄貿易如何狂賺時,卻少有人對貿易本身所應具有的誠信進行關注。質低價廉的產品能換回大把鈔票,沒有人能夠不心動。雖然沒有確切數字表明究竟有多少這樣的商品走出國界,但早期從事對俄貿易的人,多數人都走過這條相同的路徑。並不完美的中國商品在前蘇聯人的衣食住行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然而,沿邊貿易在非理性的道路上終究不會走得太遠。1994年,一度火熱的邊境貿易從高峰瞬時跌入谷底,全省對前蘇聯貿易進出口額銳減至8億美元,而就在一年前,全省對前蘇聯進出口額還創出了18.9億美元的新高。專家分析,這其中不乏俄羅斯外貿政策調整的因素,但販假者的推波助瀾無疑是罪魁之一。
那幅著名的漫畫被制成了大大的廣告牌,懸掛在布拉戈維申斯克的街頭,一掛就是三年。他們看中國人的眼神不再友好,而是充滿了猜忌、懷疑,甚至仇視。兩國貿易如同冬日的黑龍江,結起了厚厚的堅冰。中俄貿易進入了一個應該反思、也必須反思的節點。
事實上,上世紀90年代初,中國仍處於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摸索時期,對於市場上突然膨脹的購買欲,無論是生產企業還是貿易商家,都未做好足夠的准備,這其中包括物質的准備,更包括精神的准備。利益最大化佔據上風,人們來不及也不願思索假冒偽劣究竟會造成什麼樣的後果,便把這些商品一股腦兒地推向了市場。他們在傷害購買者的同時,也極大地傷害了自己——從1994年至1999年,在長達6年的時間裡,中俄貿易因失去互信而降到冰點。沿邊開放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困惑與掙紮。
同江海關舊址。王樹林攝
黑龍江境內3038公裡漫長的中俄邊境線冷清下來。這為人們重新審視自己的經濟行為提供了契機。一位販假者這樣談得失:當年得到了小利,後來失去了大利;當年得到了短利,後來失去了長利。在小與大、短與長之間做了錯誤的選擇,使他度過了難挨的6年貿易寒冬。
狂熱過後,是理性的回歸。畢竟,廣袤的俄羅斯市場具有強烈的磁石效應。沒有人願意放棄這種得天獨厚的地緣優勢。1998年,中俄兩國建立『面向21世紀戰略協作伙伴關系』,隨著俄羅斯對華政策的逐漸回暖,黑龍江的沿邊貿易也在思索如何在更高的層面上開展合作。
『解鈴還需系鈴人』。當年在失信上跌倒,如今要靠誠信爬起來。『誠信是金』被視為能夠打破對俄貿易壁壘的一劑良藥。盡管說到容易做到難,但對俄貿易沒有其他路可走。從1998年始,一場『誠信戰』就在黑龍江沿邊貿易的各個領域打響了。
假冒偽劣被逐出對俄貿易的舞臺,邁出國門的商品又聽到了久違的『哈羅少』,俄羅斯客商的臉色隨之好轉。反觀生產企業,在經歷了市場經濟大潮的摔打之後,也在急切地轉彎。溫州的『星期鞋』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質優價廉的中國名牌產品。俄羅斯客商對此同樣豎起了大拇指。
沒有人能阻止對俄貿易紛繁的變化,即使在將來。但日益理性的中俄貿易卻懂得了如何用誠信維系雙方的互利共贏。因為,無論回顧過去,還是放眼未來,誠信都是抵御貿易動蕩最堅實的堡壘。
2、東寧,就有這樣一位民營企業家,為了一樁生意『三顧茅廬』,用誠意打動了俄羅斯貿易伙伴……如今,這家『靠誠心打天下』的民營企業,早已成功躋身全國進出口企業500強。融化堅冰,非一日之功。在雙方付出加倍的努力和誠意後,中俄貿易終於重新回到『互信』軌道
15年前,在東寧縣工商局注冊的貿易公司超過1400家。15年中,大浪淘沙:盧布貶值、誠信危機、競爭激烈……貿易公司數已降到了現在的300多家。十多年來,華宇工貿集團不但堅持了下來,而且企業規模越來越大,多年位列全國進出口500強企業、全省進出口10強企業、全省非公有制納稅20強企業……
是什麼讓華宇取得如此驕人的成績呢?熟悉華宇創辦人紀文楠發跡史的人都認為,誠信是紀文楠和華宇成功的關鍵。
1990年5月東寧口岸正式開通時,紀文楠還是縣政府車隊的隊長,生活過得按部就班、波瀾不驚。第二年,全民經商大潮席卷整個東寧。看著身邊的人都賺了大錢,紀文楠心動了。那一年他貸款50萬元注冊了自己的公司。
兩年下來,紀文楠的公司小有收獲,然而他不甘於這樣小打小鬧。1993年停下了易貨貿易,做起了市場調查。
幾個月的調查下來,紀文楠發現,國產的矽鋼片質低價高,而俄貨則質高價低。紀文楠馬上趕赴俄羅斯去找尋矽鋼片的生產廠家。然而,由於素不相識,也由於當時中俄的貿易因部分人的不正當行為而失去了信任的基礎,該廠廠長當即拒絕與他合作的提議。晚上,紀文楠帶著翻譯到了廠長家,希望再和他談談,但是這個廠長緊閉大門,拒絕見面。那晚,不甘心的紀文楠與翻譯二人坐汽車裡等了一夜。
第二天早晨,那位廠長推開家門看到停在門口的車很是意外。當得知紀文楠在此等了一夜後,他被眼前這個執著的中國人打動了,同意改天深入地談談。
然而,這個廠長並沒有把此事真正放在心上,三次約好會面時間,他三次都爽約了。紀文楠並未因此氣餒,每次都應約驅車幾百公裡去機場接他。這位廠長最後得知紀文楠的行為後,真正被感動了,最終決定與紀文楠簽訂了供貨合同,並許諾無論矽鋼片多麼緊缺,紀文楠都享有優先供給權。
後來,紀文楠的矽鋼片買賣越做越大,國內有部分商家也想做矽鋼片生意,但是苦於找不到貨源。於是他們就找到給紀文楠供貨的這家工廠廠長,用種種手段想把這個客戶撬走。但無論如何,這個廠長都表示,這輩子只與紀文楠合作,其他人誰也不行。
正是靠著誠信,紀文楠建立起穩定的供貨與銷售渠道,紀文楠進口的矽鋼片曾經一度佔到全國矽鋼片進口額的50%,到現在也仍然佔兩成左右。也正是靠著穩定的矽鋼片生意,紀文楠度過中俄邊貿的幾年蕭條期,並收獲了『第一桶金』,為他打造巨大的華宇工貿『帝國』奠定了堅實基礎。
3、由一個市場,到一個小島;再由一個小島擴大到整個城市。在黑河,中俄貿易空間和俄羅斯人旅游、經商、生活半徑的拓展,就像打開一道閘門,俄羅斯人潮水般湧入。2004年,黑河市旅游總收入逾3.5億元,同比增長65.1%。2005年,俄羅斯邊民入境人數一下子增加了3倍,由上一年的3萬多人次增加到12萬人次,差不多相當於黑河市區的人口總數,黑河成了『俄羅斯城』
上世紀90年代,黑河市曾在我省對俄經貿發展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開創了許多『先河』,其中,在大黑河島開闢的中俄邊民互市貿易區,一度被譽為『龍江邊貿第一窗口』。如今,互貿區已由一個孤島擴展到整個城市,俄羅斯人不僅可以隨意進出黑河市做買賣,而且可以長期逗留,目前很多俄羅斯人在黑河有了房產。每逢周末,他們便舉家過江,休閑娛樂。黑河城內,中國人和俄羅斯人共同學習,共同生活,黑河真正成了『兩國一城』。
1997年,省政府批准闢建大黑河島中俄邊民互市貿易區。兩岸邊民可免簽證,持有效證件到貿易區內交易。隨後,政府在大黑河島上投資一億元興建了國貿城。
『大黑河島』浮出水面後,吸引了全省和全國眾多的經商者紛至沓來。
從1987年創辦第一個俄貨市場,第一個開闢中俄邊民互市貿易市場,到10年後的1997年闢建大黑河島中俄邊民互市貿易區,黑河邊貿水平梯次上昇。
但互市貿易區一度因交易始終都局限於島內,而沒有很好地發揮輻射和拉動作用。
2004年1月16日,經省政府批准,大黑河島中俄互市貿易區擴展到了整個黑河市城區,面積由島內的0.87平方公裡擴大到市區的15平方公裡。
初春裡的大黑河島國際商貿城。記者韓雪攝
過去互市貿易區只限於『孤島』,俄羅斯人過境後,只能在島內惟一的國貿城交易。由於沒有相關的配套設施和完善的市場機制,這裡交易不活,人氣不旺。經營業戶只有200來戶,經常冷冷清清。老外想出島到黑河市,得辦相關簽證。島上設大門,有哨兵,人為隔斷了人流物流。
互貿區延伸至市區後,曾一度沈寂的大黑河島又紅火起來。過去在大黑河島國貿城普通攤位每月每平方米的價格在30元到40元,家具商場每平方米租金纔6元,連水、電費用都不夠。2005年5月和10月,大黑河島國貿城兩次競拍出租攤位,底價比原來提高30%至40%。最好的攤位月租竟然拍到2500元,國貿城400個攤位被搶租一空。
過去,黑河當地人很少去大黑河島買東西,因為那裡的商品質次價高,品種單一。互貿區延伸至市區後,市區內的超市商城精品屋成了國貿城有力的競爭對手。
邊民互市貿易區范圍由大黑河島延伸擴大到市區後,俄羅斯公民只要持有效證件免辦簽證就可進入。免辦簽證和旅游、經商、生活空間的拓展,就像打開一道閘門,每逢雙休日,特別是節假日,俄羅斯人便潮水般湧入。2004年,黑河市旅游總收入逾3.5億元,同比增長65.1%。2005年,俄羅斯邊民入境人數一下子增加了3倍,由上一年的3萬多人次增加到12萬人次,差不多相當於黑河市區的人口總數。據統計,2008年元旦期間,來黑河度假的俄羅斯人有六千之多。
4、身穿紅色旗袍的新娘竟是美麗的俄羅斯姑娘依寧娜,手端酒杯和她的中國新郎一起向來賓敬酒……隨著中俄經濟合作和民間交往的日益頻繁,中俄文化不斷浸潤與滲透,使兩岸雙方在文化差異、民族習俗、生活方式上逐漸適應,綻放出中俄文化交融的奇葩
《21世紀俄羅斯在亞太地區發展戰略》明確提出:『俄羅斯是歐亞國家,俄羅斯經濟是歐亞經濟。一方面俄羅斯要發展同歐洲國家的一體化,另一方面也要發展同亞洲國家,特別是同中國的地區經濟一體化。』黑龍江省社科院俄羅斯所原所長趙立枝認為,文化交流是中俄經貿合作的基礎,只有文化長久的沈淀纔能實現兩國人民之間的融合、信任,從而真正達到經貿和政治上的長久合作。
3月初的黑河依舊寒風刺骨,而在這個邊陲城市的一家大酒店內卻是暖意融融,一場別開生面的中式婚禮正在這裡熱鬧地舉行。身穿紅色旗袍的新娘是美麗的俄羅斯姑娘依寧娜,手端酒杯和她的中國新郎一起向來賓敬酒。原來這對跨國情侶剛剛在俄羅斯舉行過一場盛大的婚禮,趁著雙休日來到對岸的黑河再舉辦一次。
隨著中俄經濟合作和民間交往的日益頻繁,中俄文化不斷浸潤與滲透,使兩岸雙方在文化差異、民族習俗、生活方式上逐漸適應,綻放出中俄文化交融的奇葩。
40歲的俄羅斯商人伊萬諾夫一大早在綏芬河口岸過境後,便輕車熟路地來到一家中醫診所排隊等候。一個小時後做完牽引按摩的他提著一包中藥聳著雙肩出來,向同行的伙伴豎起大拇指說:『中國醫術,哈拉少!』在綏芬河,像伊萬諾夫這樣過境尋求中醫治療的俄羅斯游客,高峰時每天可達上百人。金發碧眼的俄羅斯患者在中國醫院的中醫科排隊候診,已成為這座中俄邊境小城的獨特景觀。伊萬諾夫說,俄羅斯公民在國內享有免費醫療,自己每個月這樣過境求醫完全是為中醫神奇的療效所吸引,許多親友也慕名而至。看完病還可以觀光游玩、購物、吃中餐,每次過境就像過節一樣。
中國『俄羅斯年』、俄羅斯『中國年』、『中俄語言年』,這幾年中俄兩國日漸密切的合作交往,使越來越多的俄羅斯人喜歡到中國來過傳統節日。2006年元旦,素有中俄『雙子城』之稱的黑河市和俄羅斯布拉戈維申斯克市舉辦系列活動,有6000多名俄羅斯人來到黑河市度過新年之夜。傳統的中國美食和豐富多彩的民間活動,讓好多初來乍到的俄羅斯人贊不絕口,留連忘返。
中餐館在俄羅斯特別受青睞,在阿穆爾州就有60多家中餐館,家家生意紅火,俄羅斯人以在中國餐館就餐為榮。每逢雙休日,好多俄羅斯家庭過境購物後,回國前都會到中國餐館大大過一把癮。
俄羅斯人的中國情結讓中國商人在開闢市場的同時,更加注重服務設施建設。同江市同鑫經貿公司董事長褚銀亭深有感觸地說,俄羅斯人是個講究享受的民族,公司准備投資2000萬建游泳館、保齡球館、酒吧、保健中心,讓來經商的俄羅斯人過得像在自己家一樣舒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