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文衛·體育  >  文衛
搜 索
七弦琴見證歷史 系50年前俄僑音樂家留下紀念品
2008-04-15 11:20:08 來源:東北網-新晚報  作者:任清海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4月15日訊 黑龍江音樂博物館收藏有上百件西洋樂器。這些曾經流散在民間的各類樂器,見證了哈爾濱音樂文化發展的歷史。圖片上這件俄羅斯百年民族樂器——七弦琴非常珍貴,它已經有100多歲了,是50多年前一位俄僑音樂家離開哈爾濱時,送給他的中國學生的紀念品。現在即使在俄羅斯,百年的七弦琴也十分罕見,國內目前僅在哈爾濱能夠見到百年的俄羅斯民族樂器——七弦琴。

  據博物館館長苗笛介紹,哈爾濱是一個多元文化融合的城市,20世紀上半葉,陸續有歐美等30多個國家的20多萬僑民來到了這裡,使哈爾濱成為了西方文化傳入東方的重要窗口。當時生活在哈爾濱的外僑中來自俄羅斯的很多,由於歷史和文化的原因,音樂已深深的浸透在了俄羅斯人民的生活之中。俄羅斯民族幾乎每人都會歌唱或演奏。他們經常使用的樂器有本民族的樂器巴拉萊卡(也稱三角琴)、巴揚(鍵鈕式手風琴)和斯地給它(七弦琴)。其中,七弦琴的外形酷似吉他,但比吉他多一根弦,定音與吉他不同,音域也比吉他寬。

  黑龍江音樂博物館展出的這把七弦琴可稱為七弦琴家族中的極品。該琴選料和制做非常考究,腹板和背板全部是精選的獨板,指板上的弦枕和音品選用的是象牙和黃銅作為原料,共鳴箱的邊緣采用了數百塊桃花心碎板鑲嵌,造型精美華貴。七弦琴音色十分動聽,富有很強的穿透力,用它為俄羅斯民歌進行伴奏時,悠揚悅耳的旋律在七弦琴音色的襯托之下,讓人享盡天籟之聲。

  在哈爾濱歷史上,曾有許多喜愛音樂的少年兒童先後到外僑在哈爾濱創辦的音樂學校或外僑家中學習西洋樂器,其中有我們所熟悉的劇作家、詩人塞克(歌曲《二月裡來》詞作者)、作曲家王洛賓、聲樂教育家金鐵霖等人,他們的青少年時代都曾在哈爾濱學習過俄羅斯樂器七弦琴的演奏,並作為童子功受益無窮。

  由於這種樂器便於攜帶,在上世紀60年代初,當最後一批俄僑離開哈爾濱時,七弦琴也隨同它的主人們一起流散到了世界各地。

責任編輯: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