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15日訊 今天《青年參考》援引俄新網報道了,哈爾濱全城尋『救命血』,中國醫院成功救治俄腦瘤患者的故事,全文轉發如下:
初春時節的哈爾濱天氣還很涼,可來此治病的俄羅斯婦女伊琳娜·薩韋利耶娃卻感到了一股股『暖流』。近日,來哈爾濱治病的伊琳娜·薩韋利耶娃成了市民關注的對象,媒體對其手術情況進行了連續報道。一位普通俄羅斯婦女的手術,牽動著眾多哈爾濱市民的心。
48歲的伊琳娜家住與黑龍江省毗鄰的俄羅斯海參崴市,是中俄邊境列車上的乘務員。她有個幸福的家庭,丈夫在餐廳工作,還有兩個漂亮的女兒。可天有不測風雲,3年前,她被確診為腦瘤,但由於當地醫療技術有限,手術風險太大,一直沒有做手術。近一年來,她的視力下降明顯,一只眼睛幾盡失明。在當地醫院的推薦下,今年3月初,伊琳娜由大女兒陪同,慕名來到中國黑龍江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
在做術前准備時,醫院發現伊琳娜的血型是在中國罕見的RH陰性B型血,中國人有此血型的概率僅為3/1000,醫院血庫根本就沒有此血型的血液,而伊琳娜的女兒是RH陽性血,與母親的血型也不相符。於是醫院決定全城尋血。
醫院通過各種渠道向社會發出了求助倡議,希望能夠收集到相配血型的血液。同時,哈醫大二院血庫向哈爾濱中心血站求援。由於該血型極其罕見,經中心血站努力,只籌備到200毫昇紅血球和600毫昇血漿,該血量僅是醫療所需用量的最低限,而只有血量充足纔能降低手術風險。3月8日,中心血站又在最短時間內,從400多名成員中挑選出5名無償獻血者,共獻出了2000多毫昇新鮮血液。3月12日,伊琳娜經過了3個多小時的開顱手術,手術很成功,術後3小時她就清醒了,目前狀況良好。
伊琳娜的大女兒說,非常感謝熱情的中國朋友,並連連贊揚中國醫生精湛的醫術。
3月19日,哈醫大二院正式開通了『國際醫療救助綠色通道』系統,彰顯了大醫院跨國救援的國際主義精神。而伊琳娜正是該院成立『國際醫療救助綠色通道』的首位受益人。
近年來,隨著中國對外交流合作的迅速發展,越來越多外籍人士來華進行經濟往來、國際探親、旅游觀光等活動,哈醫大二院的患者群也發生了變化,外籍患者比例不斷增加。據統計,近兩年來,已有100餘名來自俄羅斯、日本、韓國、阿根廷等國家的患者前來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