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16日訊 今年3月初哈爾濱市開展集中整治違法上道行駛的摩托車、『港田』車專項行動以來,共取締摩托車、『港田』車交通違法行為30366件,扣車3876臺,拘留嚴重交通違法行為人28名,公開銷毀『黑港田』、『黑摩托』80臺。經過反復打擊,哈爾濱市3月份涉及摩托車、『港田』車的交通事故同比大幅下降了66.67%。
調查:有證摩托、『港田』車逾5000臺
據統計,哈市現有摩托車、『港田』車超過5000臺(不含無牌無證車輛),其中哈爾濱市市區在籍的『港田』車和摩托車分別約佔15%和20%,外縣(市)在籍的摩托車佔65%。2004年起,哈爾濱市已不再為這種車輛辦牌落戶。
目前,路上行駛的有牌證的摩托車、『港田』車主要有三種情況:2003年為殘疾人辦理落戶的代步車;按國家以舊更新政策辦理牌照的車輛;在哈市周邊縣(市)登記注冊牌照的車輛。駕駛這些車輛的人員主要由下崗待業人員、殘疾人、周邊縣(市)閑散人員和農民組成。
全市非法營運聚集點120處
據了解,這些車輛在哈主要從事非法營運活動,活動地點多選擇在繁華商業區、易發生擁堵的路段、交通不便利的居民稠密區、城鄉接合部和大專院校周邊。全市現有非法營運聚集點約120處。
這些非法營運的車輛以其靈活方便、價格低廉等特點在哈市贏得了一定市場空間。乘坐這些車輛的人群大致分為五種:圖省錢的人;圖『方便』的人;急著上下班,不想花時間排隊等公交車的人;接孩子上下學的人,有的人甚至長年『包』摩的接送孩子;路途較短,嫌打車太貴,走路太遠的人。
摩托、『港田』車引發禍事不斷
據介紹,這些從業者文化水平偏低,法制觀念淡薄,交通安全意識差,駕駛技能差,隨意違法問題突出,闖紅燈、超速,逆行、無牌無證上路等違法行為屢見不鮮,交通事故發生率較高。
據統計,2007年,全市共發生涉及摩托車、『港田』車的交通事故233起,佔全年事故總數的12.05%;事故造成51人死亡,285人受傷,分別佔全市交通事故死亡、受傷人數的11.75%和12.86%。且這一群體交通肇事逃逸問題十分突出。
另外,近年來,涉及摩托車的犯罪有上昇趨勢,一些犯罪分子經常利用無牌、假牌摩托車進行搶劫犯罪。此外,非法營運的摩托車、『港田』車還破壞了國家稅收政策,嚴重擾亂了哈市正常客運市場秩序。
分析
四大原因造成治理難題
———暴力抗法問題突出。部分摩托車、『港田』車從業人員不滿交警正常執法,對整治行動抱有強烈抵觸情緒,對民警的依法取締往往采取逃跑、抵賴、對抗等方式,有的甚至公然『抱團』集體暴力抗法,糾纏、辱罵、毆打民警。
———執法環境差,群眾不支持,加大執法阻力。從事摩托車、『港田』車非法營運的人員多屬低收入困難群體,有的患有殘疾,易博得廣大群眾的同情。在交警依法查處時,這些人會煽動不明真相的群眾圍觀起哄和糾纏,阻撓民警執行公務。
———摩托車、『港田』車機動靈活取締難。這些車輛駕駛人見到交警就瘋狂逃竄,甚至衝撞民警。檢查人員必須實行兵團作戰模式,而這種方式又勢必佔用大量警力和時間。
———打擊不到位,反彈問題仍有發生。摩托車、『港田』車從事非法營運活動投資小,無稅收,有高額利潤回報,有的從業人員月收入竟高達七八千元,正常收入也有兩三千元。為此,很多人寧願放棄正常職業,紛紛湧入這行,甚至出現了農民賣地舉家進城專職乾這一行的現象。這些人寧可被交警罰一二百元,也不願意退出這一行當,經常出現打了跑、不打再回來的反彈現象。
建議:標本兼治建立長效機制
———按照國家法規關於對摩托車、『港田』車的發展實行嚴格控制的要求,由政府出臺政策法規,取消摩托車、『港田』車以舊更新政策。
———加強對二手車交易市場的控制,嚴禁摩托車、『港田』車私下二手交易等。
———出臺對摩托車、『港田』車非法營運處罰辦法,授權有關職能部門沒收、銷毀非法營運交通工具的權力。
———出臺地方法規,將『摩的』的非法營運行為列入交通客運處罰范疇。
———建議各行各業協調配合,積極為殘疾人和困難群體拓展就業面,提供就業和各類培訓機會,解決生活實際困難。
———各相關部門持久參與,將履行各自職責和相互配合等工作納入日常工作體系,整章建制,建立良好溝通制度,協同作戰,根治頑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