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哈爾濱4月19日電 4月初,來自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的一條消息令位於祖國邊陲的黑龍江省同江市赫哲族鄉村沸騰了——同江中俄跨江鐵路大橋項目已經通過國家批准,有望於2008年動工建設。看到消息後的尤建宏拿著報紙的手微微地顫抖了。
今年37歲的尤建宏出生於同江市街津山下的一個赫哲族漁民家庭,1992年從齊齊哈爾民族師范學校畢業進入當地學校任教,後調入同江市民族宗教事務局,現任同江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1998年、2003年先後被選為第九、第十屆全國人大代表。
身為一名曾經連任兩屆的赫哲族全國人大代表,尤建宏切身感受到一個人口僅有4600人的民族,在社會主義大家庭裡得到的溫暖,深刻體會到了黨和政府的關懷。
尤建宏清晰地記得:2007年3月召開的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在她的積極努力下,同江建設中俄跨江鐵道大橋項目得到了溫家寶總理的答復。更難能可貴的是,當她利用國家領導接見少數民族代表的機會,將這個項目匯報給胡錦濤總書記後,同樣引起了總書記的重視。這個項目的順利推進,讓生活在同江的1500多赫哲人看到了致富的希望。
地處松花江和黑龍江匯合處的同江市,不僅是遠古時期赫哲民族的發祥地,也是如今赫哲人的主要聚居地,千百年來,赫哲人祖祖輩輩默默地耕耘著這塊富饒的土地。目前,生活在這裡的赫哲人約佔全國赫哲族總人口的三分之一。
從被選為全國人大代表的那天起,尤建宏就深知自己責任重大:『作為一個普通的赫哲族漁民的女兒,能夠當選全國人大代表,這是我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優越性,也是黨和人民對於少數民族同胞的關愛,我只有永遠植根於群眾,服務於人民,纔能體現出一名人大代表的價值。』
尤建宏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幾年來,她堅持經常深入赫哲族鄉村開展調查研究,宣傳國家扶持少數民族地區發展的優惠政策,與乾部群眾共同研究發展經濟的思路,幫助解決民族鄉村發展中遇到的實際困難。
在每次參加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之前,尤建宏都要到基層認真征求群眾意見和建議,然後將反復歸納整理後的赫哲族群眾的『呼聲』反映到大會上。
近年來,她為同江市發展提出的建議有:造價1600萬元的街津口蓮花河大橋;八岔赫哲族鄉小城鎮建設資金300多萬元;街津口赫哲族鄉養殖基地資金138萬元;同江市醫院改造項目等。特別是2003年,她利用參加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的機會,向國家匯報的修建同江地方鐵路建設項目,於當年10月就開工建設,2005年12月便建成通車,圓了同江人民的『鐵路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