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20日訊 一方面是動漫游戲產業迅猛發展,另一方面是動漫游戲產業人纔嚴重匱乏。這樣的問題困擾著我省動漫行業。
早在黑龍江省動漫產業(平房)發展基地成立之初,動漫專業人纔稀缺、難以與企業需求對接等問題就已在入駐企業中凸顯出來,並已開始制約企業的發展壯大。於是,許多企業都開始探尋人纔瓶頸的突破口。基地內出現了『學校辦到企業中,企業開進學校裡』的現象。
『訂單培養』人纔需求的紮實後盾
人纔培養與市場需求脫節,造成動漫產業人纔結構性不足。動漫基地積極引導企業,主動聯系學校,使動漫人纔在受到優質教育的同時更能站在市場的前沿。
記者在動漫基地見到哈爾濱市盛源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的總經理於得水時,他正在和哈爾濱科學技術職業學院的副院長楊會春就動漫人纔『訂單培養』的課程設置問題商談。於得水說,他的企業在入駐基地之初,動漫專業人纔的需求量很大。但當他在人纔市場和高校搜羅一圈後纔發現,想要請到一個適合自己企業的動漫人纔實在是困難之極。無奈中於得水只能選擇了一些美術、計算機專業的畢業生來進行二次培訓,然而這種人纔培養方式卻存在著周期長、風險大的問題,並且不是所有被培訓的人都能成為企業所需要的人纔,這樣一次培訓下來真正能為企業服務的人纔寥寥無幾。
於得水開始將目光放到了與高校的合作對接上,省內多數的大專院校他都聯系過。於得水說,目前很多大專院校都開設了動漫相關專業課程,往往一個動漫班所學的課程就將動漫生產中的所有流程都概括了,課程設置不夠細化,理論和實踐難以結合,所以多數動漫專業學生畢業後高端動漫生產能力不足,難以適應企業需求。因此,在與學校尋求合作的過程中,於得水選擇了訂單式的人纔培養方式,以自己的項目需求為導向,參與學校的人纔培訓。培養『雙師型』人纔——學生畢業後既是動漫工程師,為企業創作動漫作品,又是動漫講師,為企業培訓更多的專業人纔。目前,盛源公司的職工人數已由十幾人擴大到200多人,他們不但不為人纔緊缺而擔懮,而且還開始向行業內的其他企業輸送人纔。
此外,基地內的新洋、智慧等多家企業都與省內的高校建立了實習、實訓聯系。高校教育與職業培訓優勢互補,為動漫產業解決人纔匱乏問題進行著積極探索。
『校企合作』激活動漫人纔培養機制
動漫人纔的培養,有學校正規的教育,也有企業的實用培訓。只有發揮兩種教育模式的特長,纔能為動漫產業培養出更多優秀人纔。
楊會春副院長用『觀念的顛覆』來形容他們和動漫企業間的合作。該學校前身是師范類學校,現在學校按照動漫的制作流程設立了原畫、二維動畫、三維動畫和影視後期制作等四個大系13個專業。楊會春說,學校正是看好了動漫產業發展的前景。再加上此次設立專業是建立在與動漫企業合作的基礎上,進行『訂單培養』。前兩年由學校老師和企業提供的『雙師型』老師共同為學生上課,第三年則將學生直接派往企業結合項目進行實訓。這次為盛源公司訂單培養的180名學生,最終都會留在企業就業。
新型專業的設立,提供了穩定的就業渠道,保證了傳統學校的生源,也為之創立了新的品牌。校企合作、校企共育、工學交替,優勢互補,校企共贏。
加快蓄滿人纔的池水
『就像福彩抽獎的「獎池」一樣,人纔之池的池水也要加速蓄滿。』動漫基地的溫善騁主任這樣形象地比喻。基地在成立之初,已經規劃出培訓區,並聯合一些職業教育學校,共同培訓人纔,為產業支橕。針對企業缺人,又養不起人的現狀,基地還引入了『人力資源外包公司』,建立專業的人員信息檔案,以便吸引人,留住人。
就在基地內企業逐步破解人纔難題後,不斷上昇的人纔和技術優勢又為基地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缺少較為完善和先進的公共技術平臺,一直是動漫基地的缺憾。近日,牡丹江市教育部門在對基地進行考察後,看中了基地的發展前景以及基地內企業的技術、人纔水平,當即和基地內的盛源公司簽訂了合作協議,同時將其手中擁有的一套先進的動漫設備交由基地,用做公共技術平臺建設,也為動漫產業發展帶來了新的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