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21日訊 ( 畢波 關軼男 記者 雷蕾) 近年來,哈爾濱海關查獲知識產權侵權案件數量不斷增多。2008年1-3月,海關共查獲侵權案件11起,侵權商品1245件,案值9.23萬元,主要涉及手機、手機殼、DVD、MP3等商品。
案件查獲途徑以行郵旅檢為主,當事人多采用化整為零的方式郵寄或隨身攜帶侵權商品通關。同時,當事人不僅出口侵權商品成品,而且開始出口侵權商品零配件,逃避海關監管。
2008年3月6日,哈爾濱海關隸屬綏芬河海關關員在對出境車輛旅客行李物品進行查驗時,發現某俄羅斯籍旅客的包裹中攜帶有大量手機外殼,共600部,涉及品牌有諾基亞、摩托羅拉、索尼愛立信。由於該批貨物未向海關申報,明顯超出自用合理數量,涉嫌侵犯了諾基亞、摩托羅拉、索尼愛立信等公司向海關總署備案的知識產權。哈爾濱海關依法扣留了該批貨物。經通知諾基亞、摩托羅拉、索尼愛立信等公司權利人鑒定確認該批手機殼為假冒侵權商品,海關依照《知識產權海關保護條例》對當事人作出沒收侵權商品的行政處罰。
據介紹,針對黑龍江省知識產權侵權案件出現的新趨勢,哈爾濱海關積極加強知識產權海關保護力度,目前,『化整為零』等妄圖逃避監管的手段在海關嚴密高效的執法中無所遁形。
『既要通得快又要管得住』。哈爾濱海關不斷加強對侵權信息的收集、整理及分析工作,構建全關區范圍內侵權產品、地域、企業等信息檔案,不定期發布風險預警信息,通過實施風險分析和企業分類管理,勾畫出打擊侵權的工作藍圖;在制度根據貨運渠道、行郵渠道及旅檢渠道知識產權案件的不同特點,進一步完善了我關知識產權保護工作規程,推動關區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的規范化、制度化;不斷提高審單人員對潛在侵權貨物的敏感性、預見性和洞察力,通過加強貨物成本核算、圖像分析、單據邏輯關系分析等意識,有效甄別偽造合同、違報品名、假名郵遞、夾藏偷運、仿冒商標等侵權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