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大河網]東北基層人民法院有個熱心"玉面包公"
2008-04-22 16:18:52 來源:大河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4月22日訊 事業上取得受人敬仰的驕人成績後,很多人的工作心情往往就會放松下來,並在榮譽光環的包圍中悠然自得地消磨著喜悅的時光,但本文的主人公——有『玉面包公』雅號的王兆華在作出了若乾個驕人成績後,心情卻愈加輕松不起來,『肩上的擔子更重了呀,小官兒也不是讓人白做的,得為黎民百姓多辦些實事兒纔行啊……』

  王兆華今年42歲,現為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巴彥縣人民法院常務副院長。參加工作以來,堅持不懈的努力使得鮮花和榮譽一直陪伴著他,曾先後被評為哈爾濱市法院系統優秀乾警標兵、辦案能手、全縣勞動模范標兵、十大傑出青年、孟憲福式好法官提名獎,被市法院榮記個人三等功。

  踏實工作:好法官廢寢忘食不休節假日

  王兆華是通過全省統一考試進入法院系統的,先後任過書記員、助審員、庭長、紀檢組長、副院長,每個崗位都留下了他辛勤的汗水。

  王兆華憑著對審判事業的執著追求,對案件質量和效率的高度重視,幾年來,累計審理的各種糾紛1200餘件,無一更審改判,無一超審限,無一上訪纏訴。他任天增法庭庭長期間,工作任務非常繁重,幾乎沒休過星期天,從來沒請過一天假,帶領全庭人員起早貪晚、廢寢忘食的工作。

  和王兆華多年共事的同事都記得,曾有一個傍晚,王兆華剛要下班,這時門忽然被撞開了,走進了一位年過六旬的老婦,進屋便哭『王庭長快到我們家去一趟吧,我們家要出人命了。』經詢問,纔知道這位姓亞的婦女養的2頭牛,由於看管不嚴跑到本村孫家的麥地,孫拿著刀子要牽牛賠償,將要發生械斗,老太太纔急忙僱了一輛三輪車跑到法庭。問清情況後,王兆華決定連夜下鄉辦案。經調解,兩家拿刀握棍的手握到了一起。此時已是深夜11點半了。

  由於工作需要, 1998年王兆華被調到縣法院紀檢組任組長。這個一直以來被看做是養老的部門不到半年就被『激活』了,居高不下的上訪率下降了,怨氣衝天的上訪者消氣了,縣法院在全市系統內接連不斷的業績評比中排名也漸次上昇。

  2002年當選副院長以後,王兆華感到快辦案,辦好案,切實提高案件質量和效率,纔能贏得人民群眾的滿意。於是在他的主持下,一是積極進行審判管理改革。在案件運行中實行紅、黃卡制度,黃卡為警示卡,紅卡為懲戒卡,從而加快了案件運行速度,提高了辦案效率。如此,僅一年時間王兆華主管的民事審判結案率在全市法院名列前茅。二是積極進行了審判組織改革。即充分發揮合議庭作用,加強審判長監督職能,規定判決案件必須經合議庭全體成員合議決定,從而摒棄了過去由審判長一人說了算的習慣。同時王兆華還對所分管業務庭的所有判決案件親自進行閱卷把關,經檢查沒有問題後履行簽批手續。每年經他檢查的案件有800多件。經常加班到深夜。三是積極進行了審判方式改革。王兆華積極在民商事案件中推廣擴大適用簡易程序結案范圍,加大調解結案力度。幾年來的民商事案件中,適用簡易程序的案件佔案件總數的80%以上,調撤率65%以上,審判方式改革取得了顯著效果。

  勤政為民:『熱心人』累倒在辦公桌上

  王兆華常說:『只有勤政為民纔能體現法律的尊嚴和人民法官的價值所在。古人尚且知道「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的道理,人民法官更應該運用好手中的審判權,盡心竭力地解民懮、順民意、平民冤、泄民憤,化解矛盾、體恤民心。』

  他是這樣說的,更是這樣做的。2006年春天,由於在院裡審閱案卷,王兆華很晚纔離開法院,當他走出法院門口時,發現臺階上半臥著一個人。他立即走上前去將人扶起,纔發現是一個頭發花白的老人,凍得幾乎僵硬的老人此時已說不出話來了。王院長立即叫上值班乾警將老人抬到值班室的床上,並找來熱水給老人喝。在了解情況後,王兆華馬上打電話叫來了立案庭及民一庭的庭長,當即予以立案並免收了訴訟費用,並親自帶人連夜向被告送達了起訴狀副本。與此同時,他對老人的孫子虐待老人的行為進行了嚴肅的批評教育,老人的孫子親自到法院接回了老人。

  勤政為民不能光掛在嘴上,人民法官必須要勇於吃若,無私奉獻,愛崗敬業,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有一次,王兆華因工作勞累過度生病,在醫院掛起了吊瓶。吊瓶剛吊上,房門突然被推開了,該縣龍泉鎮的黨委書記和鎮長匆匆闖了進來,原來龍泉鎮53戶農民因使用假種子而遭受了經濟損失,正在鎮政府上訪,場面幾乎失控。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書記、鎮長是找王兆華求援來了。在了解情況後,王兆華毫不猶豫地拔掉了針頭,下床出門,驅車跟隨二人直奔龍泉鎮。他拖著虛弱的身體,與龍泉法庭的審判人員耐心細致地做上訪群眾的思想工作,引導他們通過法律途徑解決問題,並表明只要證據充分法院一定替他們討回公道,並緩收了他們的訴訟費用。上訪群眾散去後,王兆華也暈倒在辦公桌上。龍泉法庭收案後,他拖著病體,先後3次親自到法庭指導辦案,在他的支持下,龍泉法庭僅用1個月時間就為受害農民挽回損失4.6萬元。

  據介紹,從王兆華調入法院16年來,他沒有請過假,就是連節假日都難見他休息,法院每天來得最早的是他,而辦公室熄燈最晚的也是他。有人問他的妻子最大的願望是什麼,妻子說:『我就盼望他能抽出一天時間來陪陪我和家人。』有人問他的女兒最大的願望是什麼,女兒說:『我就盼望爸爸能在六一帶我出去玩一次!』多年來,王兆華確實犧牲了很多親情,但他卻贏得了人民群眾的滿意,他收到的表揚信、感謝信和錦旗裝滿了一個櫃子。他說:『作為一名法官,一名共產黨員,我只是履行了自己的職責,做了我該做的一切……』

  廉潔自律:『帶頭人』是乾群心中的『玉面包公』

  『做人以德正己身,為官憑廉樹威信。』這句話恰恰是對王兆華廉政的最好印證。有人說:『法律與金錢可謂是孿生兄弟,手中掌握著法律的利劍,能愁沒錢嗎?』但是王兆華卻用這把劍頻頻將金錢拒之門外。在他當庭長時,一次,有位老同學張某找到他要求他在一合同糾紛案件中給以照顧,礙於面子,王兆華沒有嚴詞拒絕,只是向張某講明道理。後來,張某負責承包一所學校建築工程,由於質量不合格引起糾紛,他把2千元錢放到王庭長床頭上說:『你傾斜一下我就可多得3萬元。』王兆華說:『百年大計,質量第一,沒有質量優良的校捨,能保證學生上課安全嗎?萬一你的孩子被碰傷,你心安嗎?』張某只好悻悻地離開了,最後他如數賠償了損失3萬1千元。幾年來,他以各種各樣的方式共拒禮、拒賄4萬多元。尤其是當上常務副院長以後權大了,送禮的人多了,可他一律拒絕,他公開跟大家說:『為官墮落貪字始,我是共產黨員,是人民法官,決不能拿神聖的法律做交易。』巴彥縣法院受理一起普通的借貸糾紛案件,由於借款人某購銷站已經倒閉了,其主管部門某公司不想承擔償還責任,於是公司經理拿著一個鼓鼓的信封,來到王兆華辦公室,說明來意後,扔下信封就走,他拿起信封一直追到樓下,把錢退了回去,最後此案得到了公正的判決。

  鑒於王兆華的為人正派,為官清廉,勤政為民,又加之生得顏面白皙,所以,無論他的同事還是認識他的乾群都對他肅然起敬,暗中稱他為『玉面包公』。他的一言一行樹立了一個新時期人民法官的光輝形象,在他的感召和帶動下,巴彥縣法院多年來無一人因廉政問題而違法違紀。

  如今,王兆華仍一如既往地在巴彥縣人民法院默默地工作著,在接受采訪結束時,他無意間說的那句朴實而又感人肺腑的話,讓記者難以忘懷,那句話是:『官職不是用來作威作福的,得多為黎民百姓辦些好事和實事纔行。我雖然只是個「七品芝麻官」,但既然做了就得做好,否則惹得怨聲載道,人人唾罵,不但浪費了這個官職,我自己不是也等於白活了一回嗎?』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