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23日訊 76歲的孤寡老人佟大娘家住保健路街道辦事處三鐵社區,丹丹是哈爾濱鐵道技術職業學院的貧困生,在社區與學校的撮合下,佟大娘和丹丹組建了『家庭』,丹丹入住佟大娘家,照顧老人的飲食起居。近日,記者在探訪這個已運轉了多日的特殊家庭時看到,老人在自己的床邊給丹丹准備了小床並新換了床單,丹丹扶著老人、正在給老人精心地喂藥,兩個原本陌生的人已成了親人。
記者趕到佟大娘家時,剛給老人准備好晚飯的丹丹正在服侍老人吃藥。丹丹說,佟大娘這兩天腸胃不好,一直臥床休息,丹丹扶起老人,拿過水和藥片遞給老人,又給老人掖了掖被角。丹丹又跟佟大娘嘮起了學校的新鮮事,佟大娘被逗得哈哈大笑。
老人說,由於身體有病,自己一直沒有兒女,老伴去世後,家中冷冷清清,人老了愛『抓』人,現在有了丹丹,兩人在一起說說話,感覺心裡亮堂了許多。自己沒孩子,拿丹丹就當自己的孩子。
丹丹說,來佟大娘家幾天,發現大娘生活很仔細,總是節省著一分一厘,想想爸媽也是這樣的過日子,她找到了家的感覺。照料大娘讓丹丹感覺長大了許多。佟大娘很疼愛丹丹,連換燈泡的事情都不讓她插手,還給她准備了一個小書桌,總囑咐她不能耽誤學習。現在佟大娘每月給丹丹300元錢,這對她來說是筆不小的收入。
記者了解到,很多來自空巢家庭、本身知識水平較高的市民對於這種新的養老模式非常感興趣,這些老人情感豐富,更易受到孤獨感的侵擾。劉廣賢女士住在南崗區和興路附近,是一位工程師,愛人在哈爾濱市一所大學工作。劉廣賢說,幾年前女兒去了北京工作,不想讓孩子走又怕耽誤孩子的前程。家中只剩下自己和老伴,屋子裡很冷清。外出看見別人家老少三代其樂融融心裡不是個滋味。自己和老伴一直盼望能有個年輕人陪在身邊,能跟老兩口嘮嗑,讓老人了解外面的新鮮事,看著他就像看見自己的孩子一樣。還有再過幾年,萬一自己和老伴碰上什麼事,有個年輕人在身邊,也能有個照應。
市老齡委有關負責人表示,截至去年年末,哈爾濱市60歲以上老人約有120萬,其中空巢老人約佔三成。空巢老人養老不光是身體問題,更重要的是情感問題。貧困生入住空巢老人家的做法,為哈爾濱市居家養老問題提供了一個新思路。學生的入住豐富了老人的生活,兩代人同處一個屋檐下,讓老人重新找到了家的感覺,『情感慰藉』是這種養老模式的一個亮點,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