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北網4月23日訊 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近日,記者在哈爾濱市潔淨小學、三十三中學、十三中對百名學生進行了讀書問卷調查,調查涉及了『讀書時間多長、喜歡中國名著還是外國名著、「80後」的作品是否影響自己等』11個問題。從調查問卷顯示,年級越高,讀書時間越少;學生閱讀名著的面狹窄,多數學生只看過中國的四大名著。
家長們的支持帶有『附加條件』
從103份調查問卷來看,越是到了高年級,課本之外,閱讀課外書籍的時間越少,多為半個小時,而小學生閱讀書籍的時間並不少,一般都在兩個多小時。
從潔淨小學30名小學生的問卷中計算出一名小學生平均每天讀課外書的時間40分鍾,讀書的時間90%以上選擇在寫完作業或者在臨睡前。三十三中43名同學,有40名學生的讀書時間都在一小時左右。十三中的30名高三學生中,有14名學生閱讀課外書籍的時間不超過半小時,有的就是十分鍾,只有10名同學的閱讀時間超過一小時,而且多是利用洗手間或者是課間休息,整塊閱讀時間比較少。
『現在孩子閱讀時間減少,主因是課業繁重,學校又多為全日制,回到家還需要寫大量作業,擠佔了看課外書的時間。』一位教育界人士無奈地說。
從調查數字顯示,家長對於孩子讀書的支持率達到100%,但是98%以上的家長都會對讀書有個附加條件,即和學習相關的書籍。尤其是面臨高考的學生,家長更希望孩子閱讀和高考有關的書籍,而一些文學類書籍、科幻小說則往往被父母視為『禁書』。
一位家長說,自己知道廣泛讀書對孩子有好處,可是面臨高考的激烈競爭,不得不做出犧牲。而孩子在繼紅小學校就讀的一位王姓家長認為,孩子更願意看一些玄幻小說,這些書中存在的一些暴力傾向,並不適合孩子閱讀。可是適合現在兒童心智發育的好圖書並不多,希望能多出一些像《馬小跳》這樣的系列圖書。
多數孩子對外國名著不感興趣
百餘份小學、初中、高中學生的調查問卷顯示,雖然學生們喜歡名著,但是閱讀名著的面比較狹窄,數量也非常少。95%的學生表示閱讀的名著中,中國名著居多。僅有5%學生閱讀過外國名著,在這些外國名著中,多數人讀過《茶花女》、《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歐也妮·葛朗臺》、《簡·愛》等,而像《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生命不能承受之輕》、《紅A字》、《格林童話》等書,很多學生都沒有看到過。
103名學生中,有90名學生表示願意看中國名著,13名學生則喜歡看外國名著。三十三中八年四班的王宇說,自己更喜歡看中國名著,覺得中國名著更易理解。
『80後』的作品影響並不大
在對高三的30名學生調查問卷中,有19名高中生認為『80後』的作品對自己影響不大。19名初中生覺得『80後』的作品沒有影響自己,而15名學生認為影響較大。而多數小學生普遍不關心『80後』的作品。
高中學生認為,『80後』的作品缺乏成熟的思想,以玄幻類題材的小說居多,離現實生活較遠。而初中學生認為其作品寫的很逼真,從這些作品中可以看到另一種思想,讓讀者更富有激情。還有學生認為,『80後』作品中處理人際關系的方法和思維,與自己很接近,能夠接受。
『80後』的作品,雖然對初中生有一定的影響力,但學生們很少完整看過一兩部作品,多數只是看過幾個章節。而高中生對郭敬明、張悅然、七堇年等人的作品比較熟悉。
蕭紅中學一位姓赫的老師認為,有些『80後』的作家情緒比較偏激,壓抑感較重,傷感的情緒多一些,這對於形成世界觀關鍵期的初中生來說,不宜多讀。
廣泛閱讀讓孩子變得成熟
在103份調查問卷中,百分之百的學生認為,閱讀書籍不僅能開闊視野,增長了知識,還能幫助自己克服生活中的諸多困難。
從作答的問卷中記者發現,學生們希望在讀書中逐漸形成自己的人生觀,增強對事物的認知能力。例如,一個學生這樣寫道:『課外閱讀使我得到教育,從中明白一些做人的道理。』某小學的教導主任表示,學生們可能對真正想讀什麼樣的書籍還沒有明確的概念和目的,只是想讀對自己有用的書,來了解社會。
哈爾濱市三十三中八年四班的一位同學認為,看書讓自己知道只要敢於冒險,運用智慧,社會纔能有進步。
有著20年教齡的初中老師蘇娟說,現在孩子通過讀書,理解分析問題的能力都有很大提高,而且在處理同學之間關系、解決困難等方面也顯得很成熟。
對於『最喜歡讀什麼課外書』這一問題,童話、自然以及科普書籍成為選擇率最高的類別。記者了解到,六成學生的選擇與老師、家長的要求不一致,後者更希望孩子多看名著和教輔書。小學生們最看重的是故事情節,在老師不作要求的情況下,7%的學生有摘抄詞句和寫讀後感的習慣。
課外閱讀應分階段進行
哈師大教育系的一位張姓教師說,要根據學生們的不同生理、心理階段選擇不同的書,這更利於學生們的心智成長。
這位教師說,在小學階段應該多讀一些名著的簡易讀本,圖文並茂的書籍利於這一階段學生的消化吸收,也能引起他們的興趣。而初中階段應該讀樹立正確人生觀、世界觀方面的書籍,一些勵志、優秀人物傳記等方面的書籍,比如《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以及《毛澤東》、《張海迪》等。而高中階段的學生即將邁向成年人,就要多讀視野寬泛的書籍,涉獵面要廣一些。
記者從繼紅小學、花園小學、十七中等學校了解到,這些學校利用假期,向學生們推薦閱讀書籍的書目,並讓學生們寫讀後感,引導學生們閱讀健康有益的書籍。
資料
『世界讀書日』的由來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1972年向全世界發出『走向閱讀社會』的召喚,要求社會成員人人讀書,圖書成為生活的必需品,讀書成為每個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99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4月23日為『世界讀書日』。這一天是作家塞萬提斯和莎士比亞的辭世紀念日。據資料表明,自『世界讀書日』宣布以來,已有超過100個國家和地區參與此項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