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科教·就業  >  科教
搜 索
基礎優勢篇:黑龍江省生物產業優勢明顯大有可為
2008-04-24 09:41:11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彭溢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我國首例綠色熒光蛋白轉基因克隆豬今年1月成功產下的11頭豬崽中,又有2頭豬崽被確認具有綠色熒光遺傳特征,從而使這窩豬崽中『熒光豬崽』總數由2頭增加至4頭。郭俊峰 攝

  東北網4月24日訊 未來20年是全球生物產業發展的關鍵時期,許多國家政府紛紛采取重大舉措,加速本國生物產業發展,力爭在未來的國際競爭中搶佔制高點,我國政府也制定了生物產業發展的相關政策。在發展生物產業上,黑龍江省的優勢何在?我們面臨怎樣的發展機遇?如何盡快實現由技術向產業的跨越?

  基礎優勢篇

  優勢明顯 大有可為

  黑龍江省發展生物產業在人纔、資源和研發基礎等方面,擁有大多數省份無法比擬的優勢。根據省發改委和省科技廳的初步構想,黑龍江省將結合自身的資源優勢和科技優勢有選擇地發展生物產業,重點在生物醫藥、生物農業、生物能源、生物制造、生物環保領域選擇最具潛力和競爭優勢的方向進行重點突破,爭取在『十一五』末構建具有黑龍江省鮮明特色和競爭優勢的生物產業

  哈獸研自主創新研制出的禽流感疫苗及防控配套技術,在舉世矚目的禽流感阻擊戰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如今,哈獸研又成功研制了『禽流感、新城疫重組二聯活疫苗』,首次實現一種疫苗同時預防兩種家禽重大烈性傳染病,成為我國有效抗擊禽流感的新型『殺手?』。

  東北林業大學在全國率先克隆出3頭東北民豬和3頭綠色熒光蛋白轉基因豬,並得到了穩定的後代,標志著我國轉基因豬生產技術逐步成熟。

  省農科院通過多次基因重組、累加、互補等遺傳效應,集中了國內外多個優秀資源的優良基因,培育出高產優質大豆綏農14,以其高產、穩產、優質、抗病,適應性廣等優勢大面積推廣,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

  這些令龍江人備感自豪的高新技術成果,采用的核心技術擁有一個共同的名字——生物技術。

  *保障——資源得天獨厚

  現代生物技術是以生命科學為基礎,利用生物(或生物組織、細胞及其他組成部分)的特性和功能,設計、構建具有預期性能的新物質或新品系。研究生物技術的前提是擁有大量的生物資源。據了解,發展生物能源,既能控制環境污染,減輕對石油資源的依賴,同時又能推動農業產業鏈的發展。而生物能源主要以淀粉質生物,如糧食、薯類、作物秸稈等為原料。

  在動植物資源方面,黑龍江省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目前,全省大豆種植面積達5000萬畝以上,產量佔全國的40%;水稻種植面積3500萬畝以上,產量佔全國粳稻產量的1/3;玉米種植面積5200萬畝以上。全省有高等植物2532種,野生脊椎動物599種。年產各種農業秸稈5600萬噸,薪炭林900萬噸,林業廢棄枝椏、木材加工等剩餘物至少4000萬噸。

  黑龍江中醫藥大學副校長王喜軍介紹,黑龍江省中藥資源豐富,全國42個國家一、二、三類重點保護動植物中藥材中,有1/3的品種資源在黑龍江省。據統計,全省擁有中藥材物種856種,其中植物類818種,動物類34種,礦物類及其它類4種,主要分布在大、小興安嶺以及長白山系張廣纔嶺地區。野生北藥資源十分豐富。中藥材種植、養殖品種達40多種,主要產品有人參、龍膽、黃柏、刺五加、五味子等。目前,全省有藥材保護區36處,保護面積5.9萬畝,市場收購總量在1萬噸左右。

  這些豐富的資源都是黑龍江省發展生物產業的有利保障。

  *技術支橕——先進技術不斷湧現

  黑龍江省通過科技立項支持生物技術的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產業化前期等,2001年至2006年共支持生物技術項目1978項,經費總額達45949萬元。在引導資金的扶持下,使黑龍江省在生物疫苗、生物制藥、生物農業、生物能源等領域湧現出一大批在國內外達到領先水平的生物技術。

  年初,哈爾濱工業大學任南琪教授及課題組完成的『乙醇型發酵生物制氫技術』榮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氫氣是一種清潔能源,燃燒後完全轉化成水,不污染環境;作為燃料,氫氣的能量轉化效率是汽油的兩倍;更重要的是,氫氣是一種區別於石油、煤炭等傳統能源的可再生能源。但利用廢水等制造氫氣的技術難度大,生產成本高昂,氫氣制造過程實際上就是細菌吞入有機廢水吐出氫氣的過程。傳統生物制氫技術要求催化細菌只能是一種,並且純度必須達到百分之百,所以生物制氫只能在實驗室裡進行。氫氣也就只能作為一種貴族燃料,無法真正普及應用。任南琪經多年研究,發現了一大類新的細菌,這些細菌不僅可以在氫氣制造中起到良好的催化作用,而且對環境條件要求很低。任南琪說:『這種生物制氫技術不需要很高的純度,只需要產生氫氣的細菌將近百分之二十,就可以比國外傳統技術的產氫量高出很多。』這個新發現打破了生物制氫產業化的技術瓶頸。技術門檻的大大降低,使原先只能在實驗室裡實現的生物制氫過程,現在由普通技術人員在污水處理廠處理污水過程中就能完成,並且生產成本降低了三分之一。這項技術為氫氣的工廠化生產和大規模應用奠定了基礎。

  此外,在生物能源領域,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東北農業大學等擁有一批國際先進的利用畜禽糞便、秸稈等農業有機廢棄物資源化技術成果,使黑龍江省農業有機廢棄物資源化研究處於國內領先水平。

  在生物疫苗領域,黑龍江省在全國佔據特殊地位,具有明顯的優勢和核心競爭力。據哈獸研所長孔憲剛介紹,在中國工程院開展的我國二十世紀重大工程技術成就的評選中,全國動物醫學領域評出的四大成就『馬傳染性貧血驢白細胞弱毒疫苗、豬瘟兔化弱毒疫苗、牛瘟綿羊化山羊化弱毒疫苗、牛肺疫兔化弱毒菌苗』均為哈獸研研制。哈獸研共有50餘項科研成果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特別是近幾年,哈獸研在『非典』攻關、禽流感阻擊戰中發揮了巨大作用,為我國動物疫病及人畜共患病的防治技術研究做出了突出貢獻。

  在生物制藥領域,哈藥集團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從上世紀九十年代就開始進入基因工程制藥領域,在國內率先推出基因工程人a2b乾擾素、基因重組人促紅素EPO、基因重組人GM-CSF及其相關制劑產品,在國內生物技術制藥領域處於領先水平。

  在生物農業領域,東北農業大學在生物技術方面具有30餘年的研究歷史,在動物體細胞、轉基因動物育種、植物基因克隆與改造、分子聚合育種以及轉基因方面,搭建了較完整的技術平臺。主持了國家多項『973』、『863』轉基因專項以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掌握了克隆豬、克隆鼠、核移植山羊等項高端技術。東北林業大學在樹木遺傳育種方面已經建立了基因克隆平臺,獲得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全長基因102條,建立了白樺、山新楊、小黑楊等樹種的轉基因技術平臺,進行了抗病、抗蟲、抗旱、抗寒、耐鹽等轉基因研究。

  在生物制造領域,東北林大在生物基復合材料和生物質碳吸附材料研究方面一直處於國內領先,並有國內惟一的生物質材料科學與技術重點實驗室。這些技術的掌握與應用將對黑龍江省發展生物產業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橕,黑龍江省生物產業完全有可能實現跨越式發展。

  *研發人纔——層出不窮

  黑龍江省擁有一大批生物技術領域頂尖科學家和領軍人物,他們在各自領域都有很高的研究能力,也培養了大量相關專業高水平人纔。

  哈獸研的沈榮顯院士是我國著名的家畜病毒免疫學專家,也是國內該領域惟一一位中國工程院院士。他的羊痘疫苗、豬瘟兔化疫苗、牛瘟兔化疫苗和馬傳貧弱毒疫苗的研究屬於原始性創新,這些研究成果的應用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哈獸研形成了以工程院院士、本領域學科帶頭人為領銜,博士和歸國中青年科技人員為主體,具有較強研發創新能力的優秀科研團隊。

  東北農業大學於1987年在全國高校率先創建生物工程學科,經過十多年的努力,培養出了一批站在世界科技前沿的專家學者。2000年30歲的博士生周琪中法合作克隆出第一只胚胎乾細胞小鼠『哈爾濱』,同年末采取非『多莉』方法成功克隆出體細胞克隆牛『周讓娜』,2003年獲得世界首例體細胞克隆大鼠。世界首例胚胎細胞克隆猴完成者孟勵、世界首例體細胞克隆雪貂的完成者李子義等人都是黑龍江省培養的傑出人纔。

  哈醫大周晉教授發明了『三氧化二砷的分次緩慢靜脈輸注法』,克服了三氧化二砷治療白血病早期容易出現的嚴重影響治療效果的高白細胞血癥和DIC。同時,該方法使一些對三氧化二砷常規給藥方法治療效果不理想的惡性血液病獲得了良好的療效,開闢了對中樞神經系統白血病無創傷監測和防治范例。

  黑龍江省生物技術專家朱延明教授在植物抗低溫、乾旱、鹽鹼以及抗病基因工程研究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在苜蓿、水稻、大豆等作物上培育了20餘個抗逆能力顯著的轉基因新株系,獲得了大量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重要新基因,為通過利用現代生物技術改造和開發黑龍江省1700餘萬畝鹽鹼地奠定了重要基礎……

  目前,黑龍江省擁有生物產業公共服務平臺28家、黑龍江省各類企業、院所、高校在生物產業領域共申報專利430項。這些中心、實驗室不但可以承擔不同層次和方向的生物產業課題研究,為產學研相結合提供依托,還可以直接對口為企業培養各類高素質、高水平、實用型的生物產業專門人纔。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