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黑龍江水利部門5年來挽回旱澇災害損失近50億元
2008-04-24 17:33:42 來源:東北網  作者:雷蕾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4月24日訊 ( 記者 雷蕾 ) 黨的十六大以來的五年,黑龍江省各級水利部門精心組織,科學防控,確保了度汛安全和供水安全,共計挽回旱澇災害損失近50億元,減少糧食損失1182萬噸、經濟作物損失87億元。這是記者從今天召開的全省水利工作會議上獲悉的。

  據介紹,黨的十六大以來的五年是黑龍江省水利發展與改革的重要階段。全省各級水利部門認真貫徹新時期治水思路,搶抓機遇,增加投入,深化改革,強化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戰勝了較為嚴重的水旱災害,全省糧食總產分別登上300億公斤和350億公斤兩個臺階,滿足了城鄉工農業發展和居民生活用水需要,為全省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全省水利建設總投入130.4億元,其中中央投資41.7億元。2007年,全省水利建設投資近28億元。基本完成了松嫩乾應急度汛工程,提高了部分城鎮防洪標准;建成或基本建成了尼爾基、龍頭橋、紅興、富地營子、磨盤山、白楊木、寒蔥溝、亞布力等水利樞紐和水源工程,開工興建了桃山水庫二期和西山水庫;基本完成了國家第一批病險水庫除險加固任務;開展了19處大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工程;推進了國境界河近期國土防護工程建設。在工程建設中,嚴格執行『四項制度』,規范水利建築市場,招投標率接近100%,工程建設質量明顯提高,單位工程合格率達100%,優良品率在60%以上。

  2007年,黑龍江省發生了歷史罕見的夏伏連旱,東部三江平原地區遭受了有記錄以來最為嚴重的乾旱。全省受旱面積曾一度高達9700萬畝。水利工程發揮了巨大的抗旱減災作用,累計澆灌農田4804萬畝次。水田生產在大災之年對保障糧食安全的貢獻十分顯著,3519萬畝水稻總產達160億公斤,以1/5的耕地生產了佔總產量2/5的糧食。

  五年來,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深得民心。建設9104處農村飲水工程,受益人口505.6萬人,全省自來水入戶率提高到45%。2007年解決了2170個村屯、115萬人口的飲水安全問題。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項目的實施,從根本上解決了長期困擾農民群眾的飲水困難問題,改善了農民群眾最基本的生產生活條件,提高了農民群眾的生活水平和質量,被社會各界稱為『民心工程』、『德政工程』。

  農田水利基本建設蓬勃開展。堅持統籌規劃,綜合治理,著力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全省累計投工1.3億個,投資39.1億元,新增蓄水能力3.5億立方米,新增改善除澇面積749萬畝,新增改善灌溉面積1863萬畝,新增節水灌溉面積583萬畝,糧食綜合生產能力顯著提高。各地積極探索新形勢下開展農田水利建設的新路子。2007年,通過發揮國家和省級財政資金的引導和『民辦公助』機制的作用,吸引農民投資6433萬元,有力地促進了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

  水土流失治理步伐加快。啟動了東北黑土區水土流失綜合防治工程建設,6個試點項目區順利通過國家驗收,建成高標准小流域70多條。開展了水土保持生態修復和生態清潔小流域試點工程建設,初步建成賓縣、海林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區。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積1278.7萬畝。加大了《水土保持法》的執法力度,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三同時』制度得到進一步落實,審批水土保持方案810件。農村水電快速發展。以水電農村電氣化縣建設和小水電代燃料工程建設為重點,積極發展農村水電。建設5個水電農村電氣化縣,增加總裝機3.5萬千瓦;啟動2個以小水電代燃料工程,增加裝機0.5萬千瓦。

  被列為國家和省級節水型社會試點的哈爾濱、大慶、鶴崗等城市全面推行計劃用水管理,對超計劃用水單位實行累進加價,對重點行業實行節水承諾制度,有效地促進了節約用水工作的開展。目前,哈爾濱、大慶市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提高到80%以上,進入全國先進行列。

  全省各級水利部門開展科技項目百餘項,取得成果40多項,獲省部級以上科技獎勵19項,申請國家專利12項,推廣應用各類科技成果50多項,年創經濟效益5000萬元,社會效益2億元。建設了3個省級重點學科和1個省級重點實驗室。目前,與2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合作與交流關系。

責任編輯:隋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