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25日訊 24日14時20分,隨著省長栗戰書發布開閘放水指令,清澈的嫩江水奔湧衝出黑龍江省中部引嫩工程八支乾渠首閘門,流向一直處於乾渴狀態的紮龍自然保護區,齊齊哈爾市向紮龍濕地應急補水正式啟動。
奔騰的嫩江水湧出閘門。記者姚建平攝
1987年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紮龍自然保護區,是世界上同緯度地區景觀最原始、物種最豐富的濕地自然綜合體,是我國最大的以保護丹頂鶴等珍稀水禽及其生態系統為主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國際重要濕地,蘆葦沼澤濕地面積居亞洲第一位,也是我省西部地區人類生存的一道天然屏障。
由於近年連續乾旱,紮龍濕地上游的生產、生活用水量逐年增加,致使紮龍濕地缺水嚴重,生態功能明顯下降,生物多樣性降低,植被退化嚴重,荒火頻繁發生,濕地湖面及沼澤面積最小時僅剩約130平方公裡,濕地生態環境系統受到嚴重威脅。
近年來,國家、省有關部門和地方政府對紮龍濕地嚴重缺水問題高度重視,於2001年開始向紮龍濕地實施補水,同年水利部投資700萬元,在六支乾渠修建了向紮龍濕地補水樞紐工程。到2007年末,共向紮龍濕地補水8.96億立方米。通過幾年補水,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紮龍濕地的缺水狀況。
在補水現場,紮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副局長李長有說,濕地補水不僅可改善當地生態環境和氣候條件,解決鶴類等珍稀鳥類的生存問題,還可以防止松嫩平原沙漠化向東推移,有效調節我省西部乾旱風沙區氣候,同時使紮龍濕地周邊的漁葦大幅度增收,大大改善紮龍濕地的水質,加大地下水補給量。
據了解,此次補水,計劃在7月末汛期前補5000萬立方米,力爭達到8000萬立方米,全年力爭達到1億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