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黑龍江墾區提高糧食生產能力 播種面積增200萬畝
2008-04-26 11:49:43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沈纔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4月26日訊 春播時節,在北大荒農業股份有限公司二九○分公司第六作業站,正在育秧大棚裡為稻秧通風的農工於洋告訴記者,今年在農場支持下,把育秧小棚全部換成了鋼骨架大棚,可以自動澆水、調溫,省工省時,育出的秧苗還壯實。據最新統計,截至4月20日,墾區已完成麥類播種493.7萬畝,佔計劃97.9%。高標准、高質量完成了1500餘萬畝水稻本田所需秧苗的播種任務。32萬棟育秧大棚,約9500萬平方米的秧田全部播在高產期內。大田播種從南向北陸續展開,實現了春耕生產的良好開局。

  作為國家重要的商品糧基地和農業現代化排頭兵的我省墾區,面對農資價格上漲等諸多不利因素,確定了保面積、增高產作物、加大基礎投入、增加政策科技扶持等一系列措施,保證糧食生產綜合能力不降低。今年,計劃播種面積3586萬畝,其中糧豆播種面積3290萬畝。總播種面積較上年增加200萬畝,佔當年東北三省糧食新增面積的90%。實現糧豆總產260億斤,商品量達90%以上,實現面積、質量、總量三提高目標。

  今春在1096.72萬畝耕地受乾旱威脅情況下,他們提前確定了『農藝農機結合,良種良法配套』的高產保糧方案。重點推廣『十大』栽培模式和『十大』新技術和農業標准化提昇措施。推廣運用數字化農業、分子育種、節水灌溉、生物災害綜合防治、生物質資源等高科技手段。在提高糧食質量、增加產量上加大投入力度。在已有裝備水平基礎上,今年再投入10億元,新增國內外農業機械3萬餘臺(件),新增農用飛機15架。使水旱田農機田間作業生產綜合機械化率達到95%,其中旱田達到96%,水田要達到93.5%。再建60餘個旱田現代農機裝備區,航化面積達到1100萬畝以上,大幅度提高農業現代化標准。

  圍繞抗災減災加強基礎建設。在去年完成水利投資4.5億元,完成工程量5680萬立方米,新增和改善水田灌溉面積210萬畝,旱田節水灌溉面積15.2萬畝,防洪除澇面積45.6萬畝,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積15.1萬畝,累計澆灌面積424.7萬畝的基礎上,加強了以灌區建設為重點的耕地保護性栽培建設。力爭開工『兩江一湖』灌區項目再新增改善水田灌溉面積56萬畝,新增改善防洪除澇面積45萬畝,水土流失治理面積16萬畝。大力推進病蟲害預報信息可視化,加強專業化防控隊伍建設,把生物災害損失控制在5%以下。今年墾區將有2500萬畝耕地實施測土配方施肥,約佔耕地總面積的70%,測土配方施肥項目農場增至50個,年節本增效5億元以上。

  新增小型天氣雷達7部,已建成88個土壤自動測?站,形成了全國最具規模的區域土壤自動測?網絡。

  進入備春耕以來,各分局、農牧場乾勁普遍高漲。針對嚴重旱情,制定落實以科技抗旱和農時抗旱等為重點的20餘項抗旱搶種保苗提壯技術措施。提前組織人員對現有的泵站、機電井和噴灌設備進行檢修、保養和調試。合理分配和使用現有噴灌設施,提前灌水泡田。普遍推廣抗旱耕作,實行整地、播種、鎮壓一條龍作業。大力推廣滴灌、坐水種、地膜覆蓋等節水技術的應用,推廣旱田噴灌,促進農業節水。

  墾區充分發揮科技創新、種子研發、農機裝備和龍頭帶動等方面的優勢,向農村推廣少耕深松等技術20餘項,輻射供種1500萬畝。對農村開放現代農業示范區,為農民開展現場培訓百萬餘人。

  據了解,目前,中央各項惠農資金8.9億元已全部撥付到墾區分局和農場,3290萬畝糧食播種面積全部落實,農機檢修、生資儲備等備春耕措施全部到位。擬建的三江平原防洪除澇工程和『兩江一湖』大型灌區項目、新立項的農機裝備工程和現代糧食產業工程等保證糧食生產的重點項目工程都在緊鑼密鼓進行中。

責任編輯:邱士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