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噩耗:兩個兒子患血友病
逢『7』的年份,對張海雲來說是痛苦的,1977年還沒度過初為人母的喜悅,大兒子蔡洪剛便患上了流血不止的『怪病』。
大兒子蔡洪剛出生剛滿6個月時,一天,他趁張海雲不注意,拿了一根筷子玩,不小心把嗓子捅破了,鮮血立即從左鼻孔流了出來。張海雲看到後,馬上用紗布將兒子的左鼻孔堵住,可是血又從右鼻孔流了出來,她又用紗布將兒子的右鼻孔堵住,血又從兒子的嘴裡流了出來。經檢查,被醫生診斷為紫癜,只能輸血保住孩子的生命。果然,當母親的鮮血流入小洪剛的身體時,傷口的血馬上止住了。1979年,張海雲生下了第二個兒子取名洪亮。
為了弄清兒子到底得了什麼病,1982年,張海雲和丈夫蔡金賣掉了房子和家裡所有值錢的東西到哈爾濱、沈陽、天津看病。經過一個月的化驗,最終確認蔡洪剛患的是血友病甲,病情非常嚴重。聽說是遺傳病,張海雲又為二兒子蔡洪亮做了化驗,結果洪亮患的是血友病乙,發病率比哥哥的稍低。
醫生還告訴他們,這種病在十萬對夫婦中纔出現一例,如果不堅持輸血的話,就要靠輸第八因子(凝血因子Ⅷ)來維持生命,但兄弟二人都活不過18歲。
這兩份診斷如晴天霹靂,讓張海雲夫妻不知所措。有人勸他們夫妻離婚,有人勸他們放棄這兩個孩子不要再治了,可是張海雲夫妻都沒有吱聲。『當時我就想,醫療技術發展得這麼快,只要孩子活下去就一定能有辦法治,不就是輸血嘛,那就輸吧。』至今,張海雲也沒有後悔自己的選擇。
張海雲夫妻二人的血型都是O型,都可以為兩個兒子輸血。可是不久,丈夫蔡金被查出患上了乙肝,從此以後,當孩子發病時輸血的重任只能由張海雲一人承擔。
1997年8月,大兒子蔡洪剛的生命走到了盡頭。不到十天,小兒子蔡洪亮又面臨生死攸關的一刻——腹腔出血,腹部脹起如懷胎八月的孕婦。
悲痛:兒子先後留下『遺言』
『媽,如果我沒了,時間長了你能不能把我忘了?』大兒子蔡洪剛曾躺在張海雲的懷裡這樣問。
這個情景一直銘記在張海雲的心裡。說到此處,張海雲淚如泉湧。
當時,為了留住兒子的生命,半個月內,張海雲為大兒子輸血900毫昇。
病痛加上哥哥去逝的打擊,蔡洪亮也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氣,悄悄把媽叫到醫院留下了『遺言』。
當時,張海雲勸了兒子三天,纔打消了蔡洪亮輕生的念頭。『別的母親是用愛心把孩子養大的,而我是用心血把孩子養大,用心血養大的孩子應該堅強,應該勇敢地活著。』
『現在想起來,我覺得對不起孩子,沒給他們一個健康的身體,沒讓老大長大成人。』張海雲說到此處,蔡洪亮激動地說:『你對孩子多好呀,哪有對不起我們,我覺得我父母對我特別好。』
『孩子說我是好媽媽,我說我不是,連兒子都留不住,我怎麼算是好媽媽……』張海雲哽咽地說。
選擇:做一個樂觀堅強的母親
痛在兒身疼在娘心,張海雲在讓兒子堅強的同時,自己也樂觀堅強地面對著生活的種種磨難。
張海雲是一個能乾的人,23歲時由於在生產隊勞動突出當選了省勞模;後來到延壽一磚廠工作,多年當選廠勞模;磚廠破產後,她又到松花江浸油廠工作,也多次當選勞模;即使現在做環衛工人也是認真盡責。每天工作11個小時,凌晨2時30分許就要開始掃街工作。白天,在市場裡清掃的她總是笑呵呵地與人打招呼,很多業戶並不知道這張笑臉背後有一個患絕癥的兒子和一個貧窮的家。『只要孩子發病不重,我都堅持去上班,因為我們需要這筆錢。』
為了多掙點錢,張海雲曾經看護過一名精神病人。那是個不到20歲的女孩,犯起病來就砸東西打人,打完了人,她的情緒就穩定了。開始時,張海雲嚇得到處跑,可是身上臉上還是留下了傷痕。時間長了,她就抱著頭護著臉讓她打。有一次,蔡洪亮發病需要輸血,蔡金去找她,正看到那個女孩把張海雲按在地上打。蔡金忽然明白了妻子受的苦,他護住妻子,自己承受女孩的拳腳。在丈夫的堅持下,張海雲辭去了這份活。
隨著兒子的長大,用血量越來越大,張海雲輸完血後常常沒有胃口吃東西,可是張海雲強迫自己吃,有時候吃完了就吐了出來,吐完了她就強迫自己再續繼吃,她唯一的營養品就是紅糖水。
老伴蔡金在單位破產後,開港田車拉腳賺錢,可是到今年,由於糖尿病嚴重腳趾潰爛無法開車。
願望:讓孩子的生命再延長
讓孩子的生命延續到最頂點是張海雲最大的願望。為了自己百年後,讓兒子能獨自活下去,蔡洪亮21歲時被母親送去學了家電修理的手藝。
修家電也是件體力活,獨自支橕一個小鋪面,讓蔡洪亮吃不消,不久修理鋪便關了門。後來,蔡洪亮又學了開港田車,身體狀況允許時,便開車拉腳。而開車也成了他現在唯一的愛好,他最大的夢想是開著車游遍全國。
采訪當天,由於連日關節血腫,蔡洪亮只能躺在床上。『現在他發病都不告訴我,』張海雲說,『總是自己忍著,實在痛得受不了了就在炕上打滾。』雖然已57歲,可是兒子發病時,個子小小的張海雲不知哪來的勁,一下子就背起一米七的兒子去醫院。但對兒子的病情,張海雲近來有些擔心,因為凝血藥『八因子』越來越難找。今年正月蔡洪亮發病時,便沒有找到這個救命藥。
『但是我相信,我家老二是幸運的,因為他有那麼多好心人的幫助。』張海雲堅持多年給兒子輸血的事情,漸漸在延壽縣城傳開了,很多好心人向他們伸出了援助之手,捐款、捐物,介紹藥方。有關部門也為他們辦理了低保。在愛心的推動下,張海雲與兒子一起創造著生命的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