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28日訊 原本郁郁蔥蔥的塔頭,現在都變成了禿頭墩,且正大面積荒蕪、退化,如不迅速進行搶救性保護,這些塔頭將永久消亡。昨天,指著家門口30多畝或因水渴死,或被人挖出的濕地塔頭,松北區前進鎮金星村村民老趙悲憤不已。經過實地踏查後,省、市植物專家呼吁,搶救城市『土著植物』已經刻不容緩。
驚呼:塔頭瀕臨消亡
近日,在金河灣濕地植物園建設過程中,施工人員發現一處被農田包圍的原始百年塔頭群。為了對其進行有效保護,市水務局等部門組織專家制訂方案,進行人工施救,效果明顯。看到這一消息後,松北區的農民老趙心急如焚。他向本報記者反映,位於前進堤內的這處上百年原始塔頭群比金河灣的面積還大,過去沿前進堤一帶盛長的塔頭群,如今已經成片成片地被破壞。老趙說,每年這個時候,野鴨、野雞、水鳥和野兔大量出沒,可是今年眼看著鮮翠欲滴的塔頭,正一點點死去,真的讓人心痛。
目擊:損毀塔頭成山
在江北前進堤北岸之下,記者找到了這片完全處在樓房和農田包圍之下的塔頭群,一眼望去卻是滿目瘡痍。一個個塔頭,此時只剩下孤零零的黑色塔墩,本應長草的塔頭因乾旱渴水,變成了禿頂,失去營養和水分的塔頭墩,用腳一踩就變成了一堆土。
據現場放牧人介紹,過去方圓數百裡都是一眼望不到邊的塔頭群,高的能長到一米,一腳踩下去探不到底。近年來大片濕地被毀壞,一些農民也乘機毀壞塔頭變耕地。塔頭地因土質肥沃,便成了農民開荒的重點。放牧人指著遠處的大土堆說,這些像小山似的土堆,全是農民用挖土機掘出的塔頭墩。據現場的植物專家說,這樣一株塔頭,至少已生長了上百年。雖然其頂部不大,但其根系相當發達,如果不是人為破壞,即使經過連年乾旱或水淹也不會死亡。只要有充足的水分,塔頭就會復活。值得慶幸的是,僅一壩之隔,記者看到被保護下來的20畝原始塔頭群,正散發著原始生命力。
專家:保護刻不容緩
市水務局專家介紹,目前,哈爾濱市有濕地220多平方公裡,過去塔頭群佔到20-30%。目前,受人為破壞,塔頭群銳減,除了零星分布外,被發現的成規模塔頭群不到十處。特別是松北區塔頭群,作為城市濕地群落代表,更為少見。作為東北地區、三江平原流域典型植物代表,塔頭、蘆葦、柳條通是黑龍江省濕地生態系統最原始生態的三種『土著植物』,保護它們就像保護我們的土著居民一樣,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