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28日訊 社區居委會不再是『老大媽』『一統天下』,而是社區黨組織、社區居委會、社區服務站的『三馬駕轅』。這是齊齊哈爾市龍沙區社區居委會改革後的全新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
改革:敢為人先
2006年下半年,龍沙區以江安街道為試點,在全省率先對街道社區管理體制進行旨在加強基層黨的建設、剝離社區居委會行政職能、規范政府行政行為的脫胎換骨式改革。
他們在街道層面上,設置街道黨政綜合辦公室、街道社區服務中心和街道社會化服務指導中心三個內設機構的運行方式;在社區層面上,設置社區黨組織、社區居委會和社區服務站三個組織機構,以社區黨組織為核心實行領導,以社區群眾代表大會為組織形式進行決策,以社區服務站為行政辦公機構進行執行,從而構築起街道黨工委、辦事處統一領導,各職能部門事權充分下移、職能合理延伸,社區黨組織、社區居委會、社區服務站三種組織形式各負其責、統一協調的街道社區管理新模式。
行政:高效快捷
在新的街道社區管理體制中,街道社區服務中心設置了民政事務、勞動保障、經濟社會發展、城建環保、社會穩定五個辦理處,最大限度地減少群眾到區裡、到街道往返辦事的手續和次數,縮短辦結時間,節省行政費用。街道社區服務中心還針對各職能部門下移或延伸職能的特點設計施行了兩種辦理途徑。一種是『常駐式』,即由下移或延伸事權較多的如勞動、民政、建設等部門向街道長期派駐工作人員。另一種途徑是『輪轉式辦公』,即在街道社區服務中心設置『輪轉辦公』服務區,界定無法下移或延伸職能的部門到街道現場辦公的頻率和時間,以解決街道行政權限不具備資質和職能部門部分事權無法延伸的問題。
服務:全面周到
去年底,江安街道一廠社區社工對轄區居民進行入戶走訪時了解到居民劉桂萍家生活陷入困境。原來,十幾年前劉桂萍夫婦雙雙下崗,靠打工維持生活,劉桂萍又身患癌癥,債臺高築,生活難以維持,已失去生活的信心。社工王宏將情況向社區黨委書記李政新作了匯報,李政新立即帶領低保工作小組入戶慰問,並將情況如實上報江安街道辦事處,為劉桂萍一家申請了最低生活保障金。
與以往一個『老大媽』面對千家萬戶不同的是,龍沙區實行的街道社區管理新體制中,增加了社區工作者的職責。在龍沙區,每名社工除負責1到3項行政事務的領辦、代辦職能外,還負責1000戶左右居民的表簿卡冊管理和日常受理工作,江安街道的社區服務站已為所有入戶登記的居民建立了家庭檔案,每一名社工對自己負責的居民狀況都如數家珍。
經過1年的實踐,江安街道社區管理體制改革獲得了成功。社區資源利用更加科學,在體制上解決了政社不分的問題,又還原了社區居委會居民自治組織的本來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