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29日訊 記者從省農委獲悉,今年黑龍江省備春耕生產克服不利因素,取得了比預想要好的成效,很多方面明顯快於往年:一是資金籌措快,二是抗旱水源工程建設快,三是水稻育苗扣棚播種快,四是大機械標准化整地快,五是大田播種快。
目前,全省300億元春耕生產資金全部到位,比上年同期快5個百分點;去秋以來,全省共新打各類抗旱水源井35093眼,新建塘壩200座,維修機電井7.5萬眼,清淤渠道3580公裡,是近年來抗旱水源工程建設成效最為顯著的一年;水稻育苗扣棚結束期較常年提前一周,播種育苗已接近尾聲,比上年同期快3個百分點。據農情調查統計,截至4月28日,全省完成春整地6767.5萬畝,比上年增加1000多萬畝;完成大田播種1786.6萬畝,比上年同期多播100多萬畝,其中小麥322.3萬畝,已完成播種計劃的75%。
為確保糧食生產開好局、起好步,黑龍江省上下切實把備春耕生產作為促進農民增收的一件大事和維護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一項重要任務來抓,作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義不容辭的政治責任來對待,搶抓一切有利條件和機遇,早動手、搶時間、爭主動。3月底前全省將首批4項80多億元的補貼資金全部發放到農民手中,實現了春耕之前發放到位目標。在此基礎上,全省加大中央新增扶持農業和糧食生產10項政策措施宣傳落實力度。目前,1.18億元的中央特大抗旱補助費和1.55億元的玉米良種補貼資金已下撥,第二批13.38億元的農資綜合補貼資金全部發放到農民手中,1300萬元基層防疫人員工作補貼經費近日即可落實到位,1.7億元的小型農田水利建設資金,待國家批復項目後,也將及時下撥,在春耕生產中發揮作用。省政府也進一步加大了支農資金投入力度,今年省本級涉農資金投入達76.4億元,比上年增加10億元。
全省農業科技人員抓住大豆、小麥、主要經濟作物價格高位運行,農業生產比較效益提高,農民生產積極性高漲的有利契機,積極引導農民調整種植結構,發展優質糧食生產。高產高效的水稻、綠色食品播種面積顯著增長。目前種植業生產已呈現『四增一穩』明顯趨勢,即播種面積增加,糧食作物面積增加,水稻面積增加,優質糧食面積增加,玉米面積穩定。據農情調查統計,今年全省農作物意向種植面積17650萬畝,比上年增加38.2萬畝;糧食意向種植面積15897萬畝,比上年增加205.8萬畝;水稻意向種植面積3600萬畝,比上年增加56.6萬畝;綠色糧食面積發展到4400萬畝,比上年增加400萬畝。(下轉第三版)
面對嚴重的旱情,省政府提前下撥1.3億元小型農田水利補助費,投入抗旱資金9800萬元,重點用於水田重旱區和非傳統旱區抗旱工作。各地也都加大抗旱水源工程建設投入,抗春旱保春種能力大幅度提高。去秋以來,全省共投入抗旱水源建設資金9.43億元,抗旱資金下撥之早、投入力度之大是近年來少有的。同時適時開展增雨作業,最大限度開發利用空中水資源。3月下旬,旱情較重的哈爾濱市、黑河市和綏化等縣市開展了63次地面人工增雪作業,出動火箭車52輛,發射火箭204發,發射炮彈311顆,取得了明顯效果,使旱情得到有效緩解。
備耕的高標准是糧食豐收的基礎。今年黑龍江省采取強力措施把標准化貫穿春耕生產全過程,狠抓整地、施肥、播種、農時等關鍵和薄弱環節,使水稻扣棚育苗、標准化整地播種實現了新的突破。僅五常市就新增加水稻大棚6000棟。尤其是各地牢固樹立錯過農時就是災的思想,充分集中『三力』,適時早播,搶?快播,努力縮短播期。從目前春耕生產情況看,全省各個積溫帶的大田作物均可在高產期內完成播種,水田生產在實現不育5月苗的同時,也能夠實現不插6月秧。
農民擔懮的肥料漲價、部分品種緊缺問題,在有關部門的積極努力下也得到了良好解決。目前全省化肥已到貨290多萬噸,佔春耕需要量的97%,已基本下擺到位。省肥高效的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正大力推廣,各地還積極組織農民積造農肥,全省已積造農肥2億立方米以上,有效彌補了化肥不足。省農委有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今年全省春耕生產物資投入將再創歷史新高,實現投入不減、標准不降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