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29日訊 日前,哈醫大附屬腫瘤醫院在為幼兒園男性兒童作性生殖健康體檢時發現,在受檢的200名2歲半至6歲男性兒童中有161名兒童存在不同程度的生殖器疾病,佔總檢查人數的80%。同時進行的家長調查問卷中,55%的家長不了解兒童生殖健康保健知識,說明家長在生殖健康教育這方面還存在盲點。專家提醒,男童的生殖器疾病如不及時發現及治療,會影響孩子成人後的功能甚至導致陰莖癌。
最近,哈醫大附屬腫瘤醫院在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期間在為幼兒園男性兒童作性生殖健康體檢時發現,在受檢的200名2歲半至6歲男性兒童中有161名兒童存在不同程度的生殖器疾病,佔總檢查人數的80%,其中包莖有10人,佔檢查總人數5%;包皮過長103人,佔檢查總人數51.5%,另外還存在包皮口狹窄、包皮炎、隱睾、睾丸鞘膜積液、右側斜疝等疾病。同時進行的家長調查問卷中,55%的家長不了解兒童生殖健康保健知識,98.5%的家長想要了解這方面知識,卻無從下手。由此可見,大多數家長在注意孩子身體健康的同時卻忽略了生殖器健康的狀況,也說明家長在生殖健康教育這方面還存在盲點。
據哈醫大附屬腫瘤醫院沁尿科主任喬忠傑介紹,包莖就是包皮口狹小,使包皮不能翻轉,從而不能暴露陰莖頭。包皮過長則是指包皮覆蓋於全部陰莖頭部,甚至尿道口上,但仍可上翻。一般來說,1-3歲的男孩包皮過長是正常現象。但如果3歲以後孩子的陰莖包皮口還粘在一起不能上翻,就應引起家長的注意。包莖除了影響孩子正常排尿外,時間久了,還會影響兒童的陰莖發育,對孩子成人後的婚育功能有一定影響。包莖的小朋友,會使一些油脂類分泌物堆積在包皮及龜頭之間的空隙內,無法及時排出而形成白色的小硬塊即『包皮垢』,如不注意衛生,容易引起細菌感染,導致包皮龜頭發炎。包皮垢的長期刺激和包皮龜頭炎的反復發作,是導致陰莖癌的重要因素之一。
產生包莖的原因除先天性的外,主要是因為家長對粘連皮膚不清洗,造成後天包莖。還有一點是兒童肥胖,因為皮下脂肪增厚,從外面看『小雞雞』變小,實際上陷入腹中,於是多餘的包皮覆蓋龜頭,變成了包莖。所以家長在家給孩子洗澡時要對『小雞雞』進行檢查清洗護理。先將包皮反復上翻,以擴大包皮口,當陰莖頭露出後再清潔皮垢,然後將包皮復原,否則會造成嵌頓包莖。
喬主任還告誡家長,如果孩子的包皮口細如針孔大小,排尿時常先出現陰莖膨脹,尿液纔能排出,而且往往細如線樣,就應引起注意。包莖和包皮過長的治療較為簡單,為了不影響生殖器官的發育,患有包莖的兒童最好能在5-6歲進行包皮環切手術,家長對此應予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