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葦中的精靈——震旦鴉雀
野外拍鳥的老季
東北網5月6日訊 蘆葦中的精靈現身濕地,進入愛鳥之人的鏡頭。全球瀕危『震旦鳥』大慶起舞,環保人士歷時2個月追蹤,為大慶鳥類保護和環境調查留下寶貴的第一手資料 。大慶網報道,大慶鳥類家族又添新成員,大慶市環保人士親身艱難拍攝全球瀕危物種『震旦鴉雀』。鳥類專家解釋,該鳥在大慶市濕地現身,充分說明大慶良好的濕地環境,市民應積極努力,繼續為大慶市的環保貢獻力量。
驚喜 蘆葦蕩裡現身影
『我第一眼就看出來,這絕對不是普通的鳥!』測試技術服務分公司的安全環保員季玉波興奮地搓著手。
老季今年42歲,從小就是一個愛鳥的人,十幾年前,他又迷上了生態攝影,對鳥的熱愛更是讓他欲罷不能。
2月29日中午,老季像往常一樣,利用午休的時間,背上他的攝影裝備,一頭紮進他經常去的大慶北部濕地,想趁天氣好,拍幾張野雞的片子。
一人高的蘆葦蕩,冰雪半消融的地面,老季走得很緩慢。慢慢地,接近了野雞出沒的地點,老季開始調試機器。這時,突然有一對很小的鳥從老季身邊飛過,落在不遠處的蘆葦上。非常熟悉這裡情況的老季很快地感覺出,這對鳥和他這幾年在這塊濕地看到的常見鳥並不一樣。接著,老季腦袋裡突然閃過一個念頭:會不會就是傳說中生活在蘆葦叢裡的震旦鴉雀呢?
老季平時就喜歡研究鳥,書上、網絡上、再加上這些年來外拍的積累,他對很多鳥都有一定的辨識能力。所以,當鏡頭將那對遠處的鳥拉近以後,老季興奮地幾乎叫了出來:真的是這種瀕危的稀有物種,被稱作蘆葦中的精靈的震旦鴉雀!他趕緊用相機,將這一鏡頭記錄了下來。
但是很可惜,鳥很快飛走了,再加上時間倉促,光線也不好,片子的效果不是那麼理想。
但是,只要這種鳥在這裡出現,它暫時就不會飛走,因為這裡的蘆葦很適合它的生存。老季下決心,不論怎麼難,也要拍好這些濕地的寶貝。
尋覓 掌握第一手資料
回到家裡,老季開始大量地翻閱資料,上網搜索有關大慶發現震旦鴉雀的線索和消息。可是讓他失望的是,他並沒有找到任何有關大慶發現該鳥的消息。該鳥最近的發現地點,是在遼寧省的雙臺河口附近,是今年1月份被發現的。
從那天起,老季就像『著了魔』一樣,一下班就往野外紮,一有時間就在腦袋裡琢磨怎麼接近這些『小精靈』。
『太難拍了!』老季說,『這種鳥可以站在蘆葦稈的頂端,你說它有多小,加上它長長的尾巴,體長也就18厘米左右。相機鏡頭離它超過10米遠,就不出效果了。而且這種鳥警覺性非常高,你稍微有點比較大的動作,它就飛走了。不好拍,實在是不好拍。』
話雖如此,慢慢地,老季還是摸出了規律,掌握了這種鳥的活動范圍,畫出了大概的地形圖,並且標出幾個該鳥頻繁活動的『小站』。如果在一個『小站』發現,老季根據它飛行的方向,扛著三腳架去下一個『小站』等待。
在茂密的蘆葦遮擋下,自動對焦很難准確地對在小鳥的身上,老季就完全靠手動來操作,有時候在一個地方,一趴就是小半天。
功夫不負有心人,兩個月,整整60天,老季拍到了很多珍貴的第一手資料。翻看著一張張照片,老季覺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心願 都來保護鳥家園
采訪中,每當說到鳥出現的具體地點時,老季總是很含糊地說,就在大慶北部濕地。記者感到,老季有一些『保留』。
直到臨走的時候,談到了保護瀕危鳥類,老季動情了:『我在1997年之前家裡一直養鳥,我喜歡鳥,可是後來懂得了什麼是真正的環保,怎麼做纔是真的愛鳥,我把鳥都給放了。從那以後,再沒用籠子養過鳥。』
他說:『我所以沒告訴你具體地點,是怕你寫出去,有人看到了,會去那偷著抓鳥。這些年,我看了太多讓人傷心的事了。春天燒荒走火,蘆葦被大面積燒毀,這讓鳥去哪兒安家啊?要是真正愛鳥的人想知道,我一定毫不保留地告訴他,我帶他去都行。』老季現在最大的心願就是想讓全社會的人都來保護瀕危的震旦鴉雀,讓這些鳥到了大慶,就不再飛走了,就在這裡安家,繁衍,永永遠遠做油田蘆葦叢中的精靈。
影人 震旦鴉雀難拍攝
記者聯系到大慶鳥類攝影協會,辦公室的秘書長陳龍老師告訴記者,震旦鴉雀的確在1994年被列為全球瀕危物種,在全球僅限於黑龍江下游及遼寧蘆葦地和長江流域,江蘇沿海的蘆葦地有分布。
隨後記者又聯系了鳥類攝影協會宋天福老師,得知宋老師正和臺灣來的生態保護專家在野外拍鳥。據臺灣黑琵家族野鳥協會的黃俊賢老師介紹,該鳥目前在全球分布相當稀少了,再加上近年來蘆葦被大面積割作紙漿原料,導致該鳥棲息環境的質量下降,食物缺乏。而且這種鳥離開蘆葦便很難生存,拍攝難度也很大。
專家 邊緣滲透到大慶
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動物科技學院的鳥類學專家張旭老師,在看了老季拍攝的圖片後告訴記者,這確實是震旦鴉雀,別名叫做鴉雀、葦雀,在國際自然及自然資源保護聯盟的IUCN紅皮書中,被列為瀕危物種。根據《東北鳥類圖鑒》上所記載的分布情況顯示,這種鳥應該屬於中國東部及東北部、西伯利亞東南部的特有物種,在東北主要分布在紮龍濕地、密山附近的興凱湖、以及遼寧省的盤錦濕地,在我市應該是由邊緣地帶滲透而來。
這種鳥由於過於稀少,所以暫時越冬地不明,被暫定為留鳥。夏季以昆蟲為食、冬季主要取食漿果,終生在蘆葦蕩中生活。老季所發現的應該屬於東北亞種,這種鳥只用蘆葦的葉鞘或葉片基部葉脈的纖維築巢,因近年來葦塘被破壞,數量逐漸稀少,加上該鳥屬於小群居動物,所以,保護濕地環境,保護鳥類的生存環境尤為重要。
(注:古印度稱中國為震旦)

![]() 雀形目 Passeriformes 畫眉科Timaliidae 鳥種描述:描述:中等體型(18厘米)的鴉雀。黃色的嘴帶很大的嘴鉤,黑色眉紋顯著,額、頭頂及頸背灰色,黑色眉紋上緣黃褐而下緣白色。上背黃褐,通常具黑色縱紋;下背黃褐。有狹窄的白色眼圈。中央尾羽沙褐,其餘黑而羽端白。頦、喉及腹中心近白,兩脅黃褐。翼上肩部濃黃褐色,飛羽較淡,三級飛羽近黑。 虹膜-紅褐;嘴-灰黃;腳-粉黃。 叫聲:尚無記錄。 分布范圍:中國東部及東北至西伯利亞東南部的特有種。 分布狀況:全球性近危(Collar et al., 1994)。僅限於黑龍江下游及遼寧蘆葦地(palivanovi)和長江流域、江蘇沿海的蘆葦地(heudei)。棲息生境由於開墾耕地而大部被毀壞。 習性:性活潑,結小群棲於蘆葦地。 鶯族 Sylviini 小型而色暗的食蟲性雀鳥。嘴細長。似鶲鶯,過去也確被歸入同一科。夏季以昆蟲為食,冬季也吃漿果。中國有5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