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費用過高利潤偏低 哈爾濱市送子車亟待"政策"關照
2008-05-08 10:59:13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趙宇清 吳利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5月8日訊 黑龍江日報自3月刊發了一系列有關送子車的報道後,引起社會各方面的關注。讀者普遍認為,讓送子車安全上路有賴於提高送子車經營者收入、降低繳納稅費,需要切實可行的政策扶持。

  忙活一個月,纔掙一百多

  哈爾濱市接送學生車起步於上世紀90年代末,是伴隨擇校生而出現的新興行業。接送學生行業屬於教育服務的延伸領域,涉及運輸、教育、公安、工商、市政等方面,為此國家交通部一直未將其納入運輸行業管理范疇。

  2001年,按照哈爾濱市政府的有關要求,本著為乘車的廣大中小學生負責,確保學生安全的原則,哈爾濱市運輸管理處參照相關法規,將當時的送子車納入行業管理之中。2007年9月1日,《哈爾濱市接送學生車管理暫行辦法》正式頒布實施,這個《辦法》是國內第一個接送學生車管理的專業法規。

  哈爾濱送子車的生存狀況堪懮。哈爾濱市交通局運輸管理處租賃科副科長柳文全說,絕大部分送子車司機都是為了攤薄養車成本纔從事送子車這行的。目前,送子車完全處於一種薄利運行的狀態,他給記者算了送子車的成本賬:大多數送子車都只能坐7個學生,按著每個學生每月交200元算,送子車司機每月可收入1400元。但送子車的運營成本很高,每年要交二環費1100元、交強險1050元、檢車費95元,以及哈爾濱市交通局一年兩次的二級維護費用430元,這些費用平攤到每個月是223元。此外,每個月送子車司機還要負擔養路費200元、承運人責任險35元、油費500元,給送子車公司20%的提成——280元,這樣一來所有的運營成本加起來是每月1238元。客運附加費和運輸管理費免收之後,送子車的收入是1400元,減去1238元費用,純收入僅162元。這種低利潤運行是滋生安全隱患的根源,送子車超載、『黑送子車』,都是駕駛員為了追逐利益而采取的對策。

  農村黑送子車,為何屢禁不絕

  哈爾濱市區內的送子車一般收入在百十元,而在城鄉結合部或者偏遠農村,手續齊全、完全按規范運行的正規送子車收入更低,每月大約五六十元,有的甚至支出和收入持平。在這些地方,正規送子車不願意來,使得超載車和黑車有機可乘,屢禁不絕。

  許多家長反映,合村並校後,許多學生上學路遠成了農村家庭普遍遇到的難題。道裡區新發鎮長林村的一位村民說,幾個村子的孩子都要到鎮小學上學。『七八歲的孩子不可能讓他們走著上學,如果坐正規的送子車上學,每月至少交八十元,這對於農村家庭來說,是一筆不小的開銷。』因為費用的問題,農村學生家長都去找車況不錯、收費較低的車輛接送學生,不耽誤這些車輛白天從事其他營運。

  『按有關規定,這些車都不符合送子車的要求,可是這些車白天不營運,投入的成本會大大增加。但如果離開這些車,孩子們的上學路更難走。』哈爾濱市交通局運輸管理處的一位人士說。

  記者了解到,在許多農村,家長包村裡的拖拉機、農用車送孩子上學。農忙的時候,一些三輪『蹦蹦車』就到各村接孩子,有的車裡能塞進五六名學生。『遇到天氣不好的時候,家長提心吊膽的。』一位農村小學老師說。

  柳文全認為,現行有關政策,無法吸引送子車向市郊、農村延伸。

  『學生專車』,公交向學生傾斜

  近幾年來,哈市公交部門陸續開通了2路、8路、15路、20路、343路、338路、5路等多條『學生專車』路線,雖然不掙錢,但是一直堅持運營。

  據了解,這些『學生專車』一般在學生上下學期間運營,專門接送學生,不允許成年人乘坐。開『學生專車』的司機須有三年以上駕齡,而且定期加強安全教育培訓,定期通報拉送情況。 『學生專車』線路采取不脫離運營線路、實施公交車門對校門等形式進行服務,每輛公交車風擋玻璃前懸掛『學生專車』標志牌,方便學生和家長識別和監督。

  據哈爾濱交通局運營處負責人劉柱民介紹,5路、2路、8路等線路『學生專車』每天接送學生千餘人次,學生享受半票,談不上盈利。而處於城鄉結合部的『學生專車』因為路況不好,學生上座率較低等原因,多處於虧損。有的線路早上只有四五十名學生上車,油錢都拉不出來。

  哈市交通部門工作人員說,在城鄉結合部,因為『學生專車』搶了『黑送子車』的生意,一些『黑送子車』的車主在『學生專車』經過的路段扔三角釘子,阻礙『學生專車』的運營。

  哈爾濱市交通局運輸管理處租賃科科長王澤偉認為,公交車參與到送學生之中,是一件好事。方便了學生上下學,也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黑車。

  『公益標簽』,能否貼到送子車上

  王澤偉說,現在送子車產業是自願經營的,不同於公交車具有公益性質,能享受國家的補貼;送子車又不同於出租車,完全市場化可以全天運營,致使送子車處於一種尷尬境地。

  柳文全建議用發展校車的辦法來解決送子車問題。他說,國外的大部分學校都有自己的校車,並且將其納入社會福利的范疇當中,我國的北京、上海校車發展也很快。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一些城鄉結合部的民辦學校設有校車,但因為學校生源不足,這些校車就到別的學校攬客,最終演變成了另一種形式的『黑車』。道裡區新發鎮的一些村屯,為了解決孩子上學乘車問題,由村裡拿一部分錢、家長掏一部分錢,僱一個車況好、司機駕駛技術過硬的車輛,作為孩子上下學的『校車』。這種方式的校車在一些城鄉結合部的學校正在興起。柳文全認為,這也不失為一個好辦法,在一定程度上不僅解決了車輛安全問題,也解決了車輛收入不穩定的難題。

  王澤偉說,政府部門在嚴抓、嚴管送子車問題的同時,考慮一下能否為送子車貼上一張『公益標簽』,讓送子車享受一些政策的扶持,局面就會大不相同,比如減免二環費、給正規送子車適當的補貼、享受公交車部分政策的『准公益』待遇等,這樣既能保證學生的安全,又能提高送子車的積極性,讓這個行業健康有序地發展。而有關人士指出,送子車的管理涉及到多個部門,也牽扯多個部門的利益,貼上『公益標簽』容易,但享受公益政策,還需要各部門之間密切合作。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