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質量良莠不齊 哈爾濱市市民呼吁嚴管桶裝水
2008-05-08 10:59:13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蒙輝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5月8日訊 飲用水是人類必須的生活物資,其重要性無可替代。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經過進一步加工提純的桶裝水也應運而生。從目前各監管部門反映的情況來看,哈爾濱市桶裝水整體質量良好,未發生重大事件。然而,最近發生的外省重大桶裝水污染事件給哈市敲響警鍾,對桶裝飲用水這一特殊商品加強管理成為市民的迫切要求。

  多頭監管,責任不清

  據了解,哈爾濱市目前有飲用桶裝水生產企業20家左右,加上外埠企業供水,哈爾濱市場上的桶裝水品牌有近百家,日需求量近10萬桶,是一個龐大的市場。按照有關規定,一桶飲用水從生產到進入市民家中,要經過數家政府職能部門的監管。一家桶裝水生產企業首先要經過衛生部門審核頒發的衛生許可證,從業人員要有健康證;在生產階段,技術監督部門按照行業標准進行監督,合格產品核發QS標志並出廠;進入市場後,工商部門負責流通領域的監管。多頭管理長期以來備受指責,因為一旦出現情況責任不清。

  記者在哈爾濱市衛生局了解到,1996年建設部、衛生部發布《生活飲用水衛生監督管理辦法》。其中規定:直接從事供、管水的人員必須取得體檢合格證後方可上崗工作,並每年進行一次健康檢查。凡患有痢疾、傷寒、病毒性肝炎、活動性肺結核、化膿性或滲出性皮膚病及其他有礙飲用水衛生的疾病的和病原攜帶者,不得直接從事供、管水工作。直接從事供、管水的人員,未經衛生知識培訓不得上崗工作;生產涉及飲用水衛生安全產品的單位和個人,必須按規定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申請辦理產品衛生許可批准文件,取得批准文件後,方可生產和銷售。這個辦法還對飲用水的生產過程、衛生標准、檢測檢驗進行了規定,目前哈市執行的也是這個辦法。

  哈爾濱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同樣是重要的監管部門,據一位工作人員介紹,對於群眾最關心的水質檢驗,質監局采用的是送檢的辦法,市民如發現問題送來檢驗,質監局會接受委托進行檢驗,但沒有規定固定時間固定批次的檢驗。

  記者又采訪了哈爾濱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一位負責人介紹,哈爾濱市去年曾經做過一次飲水質量檢測,在檢測的十個批次中有一個批次不合格,總體情況良好。但由於市場商品種類繁多而經費有限,工商部門不可能對同一種商品進行更多的檢驗。據悉,哈市工商局將於七八月份用水高峰期間,再次對桶裝飲用水進行檢測。

  質價懸殊,良莠不齊

  據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桶裝水經營者介紹,一桶飲用水的直接成本不過1.1元,加上設備、人員開支、稅費等合計達到4元左右,而市場上的桶裝水要賣到8?16元不等。桶裝水市場貓膩很多,以桶為例,國家標准是用進口PC材料制造,這種材料是制造防彈玻璃的材料,一個桶要賣到40多元。但是,市面上有些不法商家采用廢塑料等回收材料制造水桶,這種桶含有對人體有害的物質,但價格只要17元左右。正規大廠進桶都要求水桶生產廠家出示許可證,而一些規模小、管理混亂的小廠只圖便宜不加審查。

  一般來說,大廠家按照規定設有實驗室,而建立一個實驗室需要10萬餘元,實驗室運轉起來後每桶產生檢測成本3分錢,這也是一些小廠負擔不起的。因此,一些『因陋就簡』建立起來的小廠的產品令人擔懮。以目前監管來看,限於技術手段以及其他原因,有些檢測很難進行。

  哈爾濱市消費者協會一位負責人介紹,目前有關桶裝水投訴並不多,去年有過市民買了水票後由於種種原因不能兌現的投訴。今年,有消費者反映桶裝水在生產過程不透明,希望有關部門解決這一問題。

  飲水關系到千家萬戶,如何進行有效的監管是擺在監管者面前的一個課題,市民也期盼著早日建立破解機制。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