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5月9日訊 走進南崗區進修附中四年六班,40多個孩子中你一眼就能認出戚靚暘:這個出生時被醫生診斷為終生不能走路、最多只能活到12歲的孩子如今正滿懷希望地備戰中考。她說,我想好好活下去,孝順爸媽,回報關愛我的人。
17年前的『六一』兒童節,暘暘出生,她的降生卻讓原本歡喜的一家人心頭烏雲密布:眼睛明顯向外突出,怎麼看也不像個正常孩子!幾個月後,醫生診斷:暘暘患先天性小腦積水,這樣的孩子不光終生不會走路,生活不能自理,甚至很難活到12歲。
望著襁褓中的女兒,暘暘的父母肝腸寸斷。『再要個孩子吧?』面對親友們的勸說,父母毅然決然地作出選擇:放棄生二胎的指標,要把全部的精力用在對女兒的撫養上。
為了更好地照顧孩子,母親梁薇辭去了工作。暘暘2歲了,仍然不會走路,梁薇急得滿嘴起大泡。為了女兒盡快學會走路,梁薇不管有多累,每天都堅持領著孩子練習走路。為了讓孩子盡快學會說話,給女兒念古詩、《新三字經》、《百家姓》和《千字文》是梁薇每天的功課。操勞讓梁薇患上胃病、心髒病,但她沒有放棄。母親鍥而不捨的努力創造了奇跡,在暘暘四歲那年,她終於能夠獨立行走,開口說話了。更讓親人激動的是:開口說話時她就能背誦『學過』的古詩和《新三字經》。
從小學到初中,這個每天被媽媽攙扶上下學的孩子,吸引著學校老師和同學們的目光,但是這目光裡從來沒有好奇與歧視,有的是關愛與同情。在學校裡,暘暘面臨的最大困難是上廁所。為了不給同學們添麻煩,起初暘暘每天盡量少喝水。班主任是位非常細心的人,她對暘暘說:『你不能拒絕同學們對你的愛,要想康復必須多喝水!』在老師的倡議下,班級組成了愛心小組,每天都有兩位同學攙扶暘暘去廁所。如今,暘暘不僅能獨立行走,而且一有空閑就幫助老師擦黑板、掃除,她覺得哪怕能為同學們做一丁點的事,都是自己的快樂。
梁薇身體不好,暘暘做完作業就會幫媽媽打掃衛生。每天6時起床,她和媽媽一起准備早餐,如今自己也能做幾樣小菜。梁薇說,在教育暘暘的問題上,她和丈夫堅持始終如一的觀點:將孩子當正常人培養,從不慣著,不讓她感覺與眾不同。這也是暘暘能心態健康、快樂成長的至關因素。
暘暘的進步讓醫生大為驚嘆,17歲的她在創造著醫學史上的奇跡。如今暘暘正備考中考,她最大的願望是能進入高中讀書,回報父母和母校。暘暘說,將來長大了,爸爸媽媽老了,她要讓他們享受女兒的孝順,讓他們有一個幸福的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