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5月9日訊 48年前,他用自己的堅實的肩膀,在珠穆朗瑪峰海拔8570米到8600米之間的『第二臺階』前,扛起王富洲、屈銀華、貢布三名隊友,一舉征服了被外國探險家們稱為『不可逾越的「第二臺階」』,成全了3名隊友最終成功登頂珠峰。
這也是中國人首次登上這座世界最高峰的頂峰。
48年後,現年75歲的他在冰城哈爾濱的家中,守候在電視機前,目不轉睛地觀看了奧運聖火登頂珠峰的全過程。聖火成功在世界之巔點燃的那一刻,老人家有些激動,在悄然抹去眼中淚花後,展現在記者面前的依舊是當年那個聞名全國的登峰漢子的英姿……
他,就是劉連滿。
采訪中國登山隊首次登頂珠峰的『人梯』英雄劉連滿是一周前就約好的事情,但卻因為奧運聖火突然決定『衝頂』珠峰一事而顯得有些倉促。
7日夜22時40分,當得知中國登山隊決定於8日凌晨『衝頂』珠峰時,記者實在不忍深夜打擾已75歲的劉連滿,遂於次日早7時撥通了其家中的電話。『你快過來吧,我正在看電視直播呢,咱們一起看。』電話中完全能聽出劉連滿的興奮之情,當記者半小時後趕到其家中時,性格開朗的劉連滿正目不轉睛地盯著電視屏幕,顯現出來的是一種興奮、緊張、焦急、擔懮相雜糅的神情。
見到記者進門,劉連滿首先略顯遺憾地說:『電視看得有點晚了,他們已經越過「第二臺階」了。』其實,劉連滿最近幾天一直關注著奧運聖火衝頂珠峰的進程動態,但7日夜中國登山隊近23時纔決定次日早上『衝頂』珠峰,而當時這位75歲的老人家已進入到了夢鄉。昨天早上6時,劉連滿像往常一樣出門溜達了一圈兒,40多分鍾後回到家中,正忙著做早飯的老伴楊淑玲第一時間告訴他,電視上已經開始轉播聖火上珠峰的實況了。劉連滿聽後立刻坐到了電視機前,一直到轉播結束,幾乎沒動過地方。
記者從7時30分左右開始,一直陪著劉連滿看完聖火『衝頂』珠峰的全過程。由於家裡住的是剛剛建成不久的新樓,還沒有接上有線電視,劉連滿只能依靠一個老式的天線勉強觀看央視一套的直播。屏幕效果自然不理想,但老人卻看得有滋有味,趕上電視信號偶爾受到乾擾,他會立刻上前調整天線。
8時10分許,央視將現場切換到了後方的直播間,劉連滿也進入到了短暫的『休息』階段,記者隨後與其攀談了起來。其間,劉連滿拿出了自己珍藏了多年的老照片,並一一向記者介紹起來。『這是王富洲,他為中國登山隊1960年第一次登頂珠峰起到了決定性作用;這是貢布,藏族人好交朋友啊,只要你對他好,他恨不得把心都掏給你;這是王石,現在是中國最大的房地產商,我生活困難,到現在他還每個月贊助我1000塊錢,我現在住的這個新房子,王石也掏了不少錢呢……』劉連滿指著老照片,一一向記者介紹著自己當年的『戰友』。
起初,記者對劉連滿口中的『戰友』一詞抱有疑問。後來,老人家解釋說,自己的確曾經當過兵,但他更喜歡把當年的隊友們稱為『戰友』,因為他們曾經一同出生入死攀登珠峰,而且當年的『戰友們』現在只要一見面,都對生活相對困難的他慷慨解囊相助。
8時30分,央視再次將畫面切到了珠峰現場,山頂上一片厚重的雲引起了記者的擔懮。『有雲不怕,就怕暴風雪。』劉連滿說,只要不下雪,中國登山隊今天肯定能實現聖火上珠峰的壯舉。
事實證明,劉連滿的預測毫無問題。9時05分左右,屏幕上開始轉播中國登山隊隊員們從珠峰8840米處傳遞奧運火炬的畫面。『吉吉第一棒,好樣的,她的丈夫倒在了登山途中,她還能堅持繼續登山,很多人都特佩服她。』劉連滿盯著電視,不斷向記者進行著『解說』,看得出來,此時的他越來越激動。『呀,王勇峰第二棒,這個臭小子,每次見面都親切地管我叫劉大叔。』『尼瑪次仁,他是西藏登山學校的校長,前年來哈爾濱時還專門請我吃過飯呢。』『黃春貴、次仁旺姆,他倆我都見過,但不是很熟悉,都這麼年輕……』
9時16分,看著次仁旺姆登上頂峰展示火炬的畫面,劉連滿不由自主地鼓起了掌,並連聲叫好。那一刻,老人家的眼中閃爍著淚花,隨後立刻用手輕輕地抹了抹眼角。聽說,登山的勇士不願讓人看到他們流淚,也許,這是真的。
電視畫面上持續播放著中國登山隊隊員們慶祝登頂的鏡頭,『成功嘍,紮西德勒……』隊員們慶祝的聲音不斷地從電視中傳來,劉連滿也衝著電視揮著手,跟他們一起歡呼著,『太棒了,紮西德勒!』
可幾分鍾後,劉連滿卻由歡呼變成了眉頭緊鎖,只見他盯著電視,開始搓著手、嘀咕著,『孩子們,在上面的時間別太長了,如果變天就麻煩了。』劉連滿告訴記者,在某種程度上,下山比上山更難,他甚至回想起當年與『戰友們』攀登貢噶山時,有兩個戰友就在下山途中,跌落到了3千多米深的山澗中,最後連屍骨都找不到。『尼瑪次仁他們都是英雄,我不希望看到他們下山時出現意外,所以趁天氣好時,抓緊點吧。』劉連滿說。
當轉播畫面再次交回到後方主持人時,劉連滿的情緒纔逐漸平穩了下來,但他說他還要繼續關注電視,關注著他英雄的孩子們平安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