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5月11日訊 全國流人文化學術研討會本月將在黑龍江省舉辦。屆時,來自全國的30多位知名學者將在一起共同研討有關流人文化的挖掘、搶救與開發。
據研究『流人』文化30年的黑龍江省文史館館員李興盛介紹:自清初,遣戍到東北的『流人』相當多。除去被流放的犯人外,其中不乏高官大吏、江南纔子、文人學者等。他們客居在黑龍江,留下了佳句名篇、趣聞軼事,並對黑龍江的經濟、文化、軍事等方面產生一定影響。
創作了黑龍江省第一部散文集
據李興盛介紹,黑龍江省古代詩集傳世不多,而文集比詩集更為稀少。在這些傳世稀少的文集中,張縉彥的《域外集》稱得上是黑龍江第一部散文集。
張縉彥明朝官至兵部尚書,入清至布政使(掌管通省財賦及人事)等職。清順治十八年(1661年)因事流放於寧古塔。《域外集》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為研究清初寧古塔地區的物產、風俗,尤其是流人的生活、心態,提供了許多珍貴的素材。
創作了黑龍江省第一部山水記與地名學專著
據李興盛介紹,他1984年在上海圖書館偶然發現失傳300餘年的《寧古山水記》一書,作者也是張縉彥。他性喜山水,被流放到戍所後,為不負山水,同時也有感於塞外山水,想到要為寧古塔的一些山水作傳。於是,他撰寫了黑龍江乃至東北第一部山水記與地名學著作。此外,他還發起成立了黑龍江第一個詩社『七子詩會』。
創作了黑龍江省第一部書信集
黑龍江文學史上第一部書信集是吳兆騫的《歸來草堂尺牘》。
吳兆騫是清初被譽為『江左三鳳凰』之一的著名詩人。順治十六年(1659年),因南闈科場案牽連,被人中傷流放寧古塔23年,寫了大量詩文,尤其是寫了許多與抗俄斗爭有關的詩篇,反映了他拳拳的愛國之心。
創作了黑龍江省第一部戲劇集
程火英,由於為同鄉友人寫序,被人誣告,判為『斬監候,秋後處決』,後被發配出塞。經受過顛沛流離生活的煎熬,人生的苦難,他看到統治階級的殘暴,渴望有救世主降臨人間主持正義。他從兩個有關仙人的傳說中得到靈感,僅用十天就完成了四五萬言、三十出的劇本《龍沙劍傳奇》。這是黑龍江省第一部戲劇劇本。
『流人』歷史文化資源有待開發
在黑龍江,豐富的『流人』歷史文化資源是傳揚黑龍江景觀極好的資源。為此,李興盛建議為在黑龍江文化史上作出過開創性貢獻的一些名人建立紀念館、雕塑群與碑林,重建當年重要景觀。
李興盛還呼吁在流人文化歷史底蘊厚重的海林與寧安、齊齊哈爾、哈爾濱,勘測與建立一批新的人文景觀與旅游文化帶,開發成旅游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