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三個媽媽一臺戲 四世同堂話母親
2008-05-11 10:41:36 來源:東北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5月11日訊 題:三個媽媽一臺戲 四世同堂話母親

  記者 印蕾

  每年5月的第二個星期天都會成為節日。當康乃馨戰勝玫瑰,當餐館的『親情套餐』取代『情人套餐』,當一句『媽媽,我愛你』的感恩表白通過各種方式呈現,在這個偉大的節日裡,一切皆因『母親』二字而生動。

  在哈爾濱市南崗區榮市街道鐵嶺社區,有一個四世同堂的大家庭,『母親節』到來之際,三個媽媽一臺戲,共話母親傳真情。

許建中(左)和母親張若蘭老人(右)

  張若蘭,82歲

  【關於母親】

  『4歲時,母親就走了。』提起自己的母親,張若蘭老人的話語裡平靜中帶著遺憾。母親留給張若蘭老人的印象雖然不是很深,可任憑歲月流逝,心底總會有一份掛懷。子欲養而親不在,張若蘭老人說,最想母親的時候不是在母親節,而在清明節。

  11歲時,父親去世,父母離開後,張若蘭老人和哥哥姐姐一起長大,從母親身上應該或者可以學習繼承的品質更多的來自姐姐。張若蘭老人和哥哥姐姐的感情很好,現在遠在遼寧的哥哥經常會打來電話,『老哥哥總想讓我來家看看。』

  【關於為人母】

  張若蘭老人孕育了7個子女,兒女們生活得都很好,而且都特別孝順,這讓老人感到十分欣慰。逢年過節,一家老小20多口人圍坐在一起,其樂融融,『一到這時候,看著一桌子的菜,我一點都不餓,也不知道該吃啥點好,反正看到孩子們心裡就高興。當媽的,看到孩子們好,就踏實了』。

  【關於母親節】

  『我們年輕的時候不興這些洋節,現在這節、那節的可真不少,知道這節、那節都是聽孩子們說的』。每逢『母親節』,兒孫晚輩們都會送來各種各樣的禮物,吃的、穿的、用的,樣樣都有。

  『啥節不節的,過不過節都一樣,一家人都平平安安的就好了。』

  女兒——許建中,48歲

  【關於母親】

  『母親很偉大,養育我們7個孩子很不容易。母親的心眼兒特別好,不但對我們好,對外人也如此。現在家裡正在改裝煤氣管道,那些安裝工人來了,母親總會給他們遞上一杯水、拿上幾個水果。我還記得有一年冬天我們小區維修管道,天冷,母親看到那些工人大冷的天乾活不容易,就把父親的衣服拿給工人們穿,讓他們御寒。我們兄弟姐妹們都很孝順,也是因為從母親身上,我們看到也學到了很多傳統的美德』。

  【關於為人母】

  『我有一個女兒,80年以後生人,在上大學。母女關系到了我女兒這一代肯定和我這代人與媽媽的關系會有所不同。就拿母親節來說,她(女兒)有時候捧著鮮花回來了,要是我肯不定捨不得,要送禮物,我還是覺得買點吃的、有用的東西,鮮花太貴了,好像不太實惠。』

  【關於母親節】

  『我知道母親節,是通過媒體和商家的宣傳。每年「母親節」,我們和哥哥、姐姐們都會給媽媽買禮物,回家陪她過節。俗話說,七十有個家,八十有個媽。老人這麼大年紀了,不容易,過不過節,都要多盡孝心。』


許麗瑩和兒子孫博予

  孫女——許麗瑩,34歲

  【關於母親】

  『媽媽也好、婆婆也好還是其他長輩也好,當晚輩的永遠要尊重長輩,百善孝為先』,許麗瑩不諱言,年輕的時候,和婆婆住在一起時,曾發生過這樣那樣的矛盾。『不養兒不知父母恩,現在自己有了孩子,纔能想象得到媽媽、婆婆曾經的艱辛與不易。現在和婆婆分開了,有時想到從前,也會後悔,現在來講,要多孝敬他們。』

  【關於為人母】

  『母親要做子女的榜樣!我經常告訴我的兒子要有愛心,不過我覺得說是說,做是做,不能光說不做。我們院裡經常有很多流浪貓、流浪狗,有時候它們爬到我家的平臺上,我總會找些吃的、喝的喂喂它們。我想告訴他的是對弱者要有愛心,要盡自己所能幫助他們。我相信母親的言行對孩子會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很高興,兒子很懂事,比如他現在也很熱愛小動物。』

  【關於母親節】

  『我知道母親節,通過媒體的宣傳知道的。不過我覺得設立這個節日很有意義,為什麼要有母親節?是為了提醒我們,母親的存在。為什麼要提醒?因為有時候我們已經忘了。從這個意義上來講,這個舶來品還是很有意義的。』

  『今年的母親節,我打算周六去婆婆家,提前給婆婆過節;周日回到媽媽家,再和媽媽過個節。』

  曾孫——孫博予,9歲

  【關於母親】

  『媽媽很辛苦,她每天都要接我上學、放學。媽媽還教我很多事情,比如要尊敬師長,對小動物要有愛心。』

  【關於母親節】

  你知道母親節是哪一天麼?

  『知道。』

  你怎麼知道的?

  『電視上說的。』

  你會送媽媽禮物嗎?

  『會。』

  准備送給媽媽什麼禮物呢?

  『我不告訴你,暫時保密。』

[1]  [2]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劉華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