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累累傷殘 電子門怎保安居?
2008-05-12 08:07:29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鞠紅梅 張大巍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5月12日電 擁有安全的樓道、潔靜的樓道、閑雜人員不易走進的樓道是居民樓裡每一戶人家的渴望。曾經,一樘單元電子門讓千家萬戶的渴望變成了現實。2005年,由市委政法委牽頭,市社會治安綜合辦公室、市房產住宅局、市公安局協辦實施了『兩亮一安全』工程,一年共安裝單元電子門10519樘。1萬多樘電子門給40萬戶居民帶來了全新的樓道環境和心理感受。居民曾感慨,一樘門原來可以這樣改變著生活。如今,兩三年時間過去了,當時安裝的電子門陸續過了廠家免費維修的保修期,曾經被市民喻為安居門的電子門有的已破損不堪。去年8月,市綜治辦組織各區(不含阿城區)對『兩亮一安全』工程安裝的1萬多樘單元電子門的狀況進行檢查,初步統計出3000餘樘單元電子門不同程度損壞,佔安裝總量的32.2%。

  遍查電子門破損『重災區』,居民控訴的情況五花八門。如果不是身居其中,很難想到一樘破損的電子門會給生活帶來如此繁復多樣的麻煩和困擾。而解決它,各相關單位似乎均有苦衷。找到一條解決之徑,還電子門保障居民安居的功能,是居民的企盼。

  累累傷殘

  40萬戶居民感受全新居住體驗

  2005年6月,作為創建平安哈爾濱中的一項重要工程,單元對講電子門開始陸續出現在哈爾濱市部分老舊居民樓上。當時政府各部門大力配合,快速推進,僅5個月時間,萬餘樘電子門便安裝完畢,它們帶給了全市40多萬戶居民全新的居住體驗。一道電子門制約了犯罪分子的活動,居民們進出樓道心裡踏實,夜歸時不再總是擔心身後有人跟隨,樓道內的犯罪事件明顯下降。除了安全,電子門還改變了居民的居住環境,樓道衛生變好了、鄰裡間親密感加強了……當年『兩亮一安全』工程中的安裝電子門工程,以其實在的功效得到了市民的交口稱贊。市民普遍認為,這項工程是政府站在市民的立場,為市民做的一件實實在在的好事,體現了政府對市民的關心和愛護。在安裝中及以後的維護中,這項工程也確實得到了市民的熱烈響應和支持。幾年裡,居民們越來越習慣了有電子門的保護。河鼓小區部分居民說,安了電子門後,很少聽說搶劫之類的犯罪活動發生,而且樓道一直乾乾淨淨,真正感受到了什麼是安居。有社會學者評價,表面看是安裝電子門防盜,背後是政府關注民生的體現,良好的治安環境是一個區域發展的基礎,建設和諧社會的一個重要前提是治安環境好,安居纔能樂業。

  現場

  單元電子門多見傷殘

  『你問我們單元電子門好不好使?別說我們單元,整個小區我就沒見過一個單元的門是好的。』走進道外區大方裡小區,一居民對記者的詢問這樣回答。記者在這個小區裡仔細看了20個居民樓,沒有發現一個完好的單元電子門。有的門可以關上,但門鎖不見了,只在門鎖處留下了圓洞,很多門的把手都掉了,被居民栓了根鐵絲當把手。還有的門由於變形等原因已經關不上了。

  在宣慶小區,記者隨便繞著幾棟樓查看,發現19號、21號、39號等居民樓的所有單元電子門全部壞了,更多的居民樓80%的單元電子門都壞了。31號樓的一戶居民說,雖然目前他們的單元電子門是好的,但壞得非常頻繁,樓裡的居民動不動就得集資出錢修理,一年至少也得修個兩三回。

  在香坊區果園社區,記者看到靠外側的20棟、21棟樓共11個單元門壞了9個;在紅旗住宅示范新區,記者隨便查看的20棟、49-1棟樓的單元電子門全壞了,另外的居民樓也是壞門居多,好門少見。

  上述是哈爾濱市規模較大的幾個居民小區,破損的單元電子門非常集中,而在非小區內的居民樓,這種情況更是隨處可見。南崗區蘆家街34號樓共三個單元,其中兩個單元的門都壞了。14號、10號樓的單元電子門也已損壞。道外區南極街38號院內90%的單元電子門都壞了,在50號居民樓1、3、4、5、6單元的單元電子門全部損壞。

  破損原因五花八門

  提起單元電子門的破損原因,一部分居民認為是門的質量和安裝有問題。道外區一小區住戶介紹,單元電子門從安上起就常壞,可能是由於冬天安的,到夏天時門周圍的牆體和門體都發生了變化,門上面就關不嚴,時間久了,就關不上了。而更多電子門損壞的部分在按鍵上,一梯三戶的居民樓最常壞的就是數字按鍵,損壞以後又沒人維護,致使在樓外按不了門牌號,樓上的人無法開門。更有甚者,有時電子門一壞就打不開,外面的人進不來,裡面的人出不去,蘆家街34號3單元的居民就遇到過這種情況,當時要出門上班的居民急壞了,委托一位住戶把門鎖給撬開了,但之後,電子門就一直壞著。

  還有一些電子門被人為破壞與門的質量有關。好多居民都體會過單元電子門關門的聲音特別響亮,因為門在關前沒有緩衝,居民認為是門上缺少緩衝的零件。進門時如果不是用手推著門讓其慢慢關上,一會兒身後就會傳來一聲關門的巨響。道外區北十二道街131號樓2單元住戶就親眼看到電子門被低層的住戶故意弄壞,上前制止時,低層住戶卻理直氣壯地說,每晚有人出入單元門??的關門聲音乾擾了他們的睡眠。

  單元電子門破損如此普遍,也有為自己圖方面故意損壞的因素。道裡區通江街農貿市場附近的一位居民介紹,樓裡有好多人是做小買賣的,為了方便每天把貨物搬上搬下,電子門總被人用磚頭別著,別的時間長了想讓它關也關不上了。南極街38號院裡一位居民說,單元裡好多房子被租出去了,還有一些是租給公司商用的,出出進進的人特別多,租戶不可能給每個人都配電子門鑰匙,為了個人方便故意把門鎖弄壞。

  困擾

  人身財物安全受損

  單元電子門可以有效阻擋歹徒和陌生人的隨便進入,保障住戶的人身財物安全,這是很多住戶自發集資安裝電子門最重要的原因。損壞後,這道保障便隨之消失。

  幾天前的一個晚上,南崗區宣慶小區31號樓1單元住戶趙女士回家,走進單元門上到二樓時,聽到後面有人跟著進樓。之後,一名男子突然衝到她身邊,掏出匕首將她逼到樓角處,讓她交出身上的錢,並搶過她的背包翻看。這時恰巧趙女士的丈夫從外面回來,歹徒聞聲而逃。與趙女士相比,通達街238—5號樓的居民李女士就沒有這樣幸運,春節前的一天,她剛拐進單元樓道,就後背被硬物抵住,被早躲在樓道內的歹徒逼到了樓角,把她隨身所帶現金、手機全部搶走,還逼她說出銀行卡密碼。樓內其他居民都反映,李女士的情況不是個例,樓內已發生過多起搶劫事件。居民們認為,單元電子門破損是發生這些案件的重要原因。歹徒早發現這裡的單元電子門損壞,經常躲在樓道裡行凶。如今,樓裡很多女士都不敢單身回家。

  南崗區檢察院曾辦過一起案件,去年3月份,兩名無業男子在紅旗新區小區內伺機選擇沒有電子門的單元樓道作案,一名60多歲的老婦成為他們的目標。兩人尾隨其進入小區10-1棟4單元的樓道內。見樓內沒有其他人,其中一男子突然上前將老人所戴的一對金耳環(估價540元)搶走。之後,兩人又利用這種方式作案多起。

  香坊區珠江俊景小區居民講,去年11棟樓有3家4樓住戶同日被盜,分別是2單元401室、4單元403室和5單元403室。據受害人劉女士介紹,他們三家是在去年『五一』期間的同一天被盜的,因為該樓沒有電子門,小偷就是在白天通過樓道內的窗戶爬到陽臺,然後將屋裡的櫃子、床底等部位翻得亂七八糟,盜走了家中3000元現金以及兩枚金戒指和兩條項鏈。而另一戶居民家則連續被盜兩次。

  更多的居民雖然沒有遇到如此驚險的場面、受到較大的損失,但在很多電子門破損的樓道裡丟自行車也成了『家常便飯』。自前些年停在戶外的自行車經常丟失後,一些居民便把自行車搬到樓道裡停放,本來很保險的做法也因電子門的破損失效了。道外區保障華庭小區9棟居民反映,一個月內兩輛鎖在樓梯鐵欄上的自行車相繼丟失,如果不是電子門壞了沒人修,自行車肯定不能丟。

  環境污染蜂擁而至

  單元電子門保障的不僅僅是居民人身財物的安全,與被搶劫、被偷盜這類相對極端的事例相比,更多損壞電子門的樓道和居民則受著各種各樣的污染和騷擾。

  蘆家街34號樓下有農貿市場,自一、三單元的電子門壞了以後,樓道裡幾乎成了公共廁所。一位居民說,如果只是小便我也就認了,竟然有人到樓道裡來大便,太惡劣了。記者在其樓道裡看到走廊內污跡斑斑,牆上寫著禁止大小便等字樣。相似的遭遇同樣困擾著道裡地德裡小區的居民,一位居民介紹,由於這裡離市人纔市場很近,自從一些電子門不知什麼原因被損壞後,就總有外人進入樓道裡隨地便溺,常弄得樓道裡臭氣熏天。

  電子門壞了,樓道裡的小廣告也開始泛濫。道外區維也納廣場附近的新樂小區居民說,以前外人進樓道不容易,小廣告一般只是貼到電子門上或報箱上,而且數量也不多。自從電子門壞了,樓梯臺階上、扶手上、居民家的門上紛紛長起了『牛皮癬』。清理一層,第二天又貼上一層。甚至每晚回家都會發現門上貼的『福』字側邊被塞進了小廣告。還有各種登門推銷的人隨意敲門,他們砸門的聲音通常都非常恐怖,屋裡的大人還好,如果正逢孩子在睡覺,通常都會被驚醒啼哭。

  更有甚者,一些沒有電子門阻礙的單元竟會跑進流浪漢。南極街50號居民說,該樓一樓是南極批發市場,二樓是緩臺。每天樓下聚集大量外來打工人員。這些人白天在市場上乾點零活兒,半夜就到樓道裡過夜。居民晚上回家,常聞到樓道裡彌漫的酒味,一不小心就會踩到睡覺的人,備受驚嚇。

  生活細節麻煩增多

  電子門損破後也給居民生活細節上增添了一些麻煩。市民張女士是夜班工作,她說,以前電子門好使時,通勤車只需把她送到單元門口就行了。現在電子門壞了,通勤車司機得把她送到樓上再下樓繼續送別人。現在上夜班的同事住處單元電子門破損的很多,由於要送每一位女同事上樓,很浪費時間。

  清明四道街宏業小區D棟8單元的一位居民告訴記者,單元的電子門常壞,常常是門鈴對講不好使,要是有親友來串門得扯個脖子向樓上喊,不管住幾樓都得跑到一樓去給開門,或是從窗戶往下扔鑰匙。

  聲音

  法規上的規定

  單元電子門破損後該由誰來修?按《黑龍江省物業服務收費管理辦法》規定,實行政府指導價的住宅小區物業服務項目內容包括:樓道內外門(含電子門)窗、聲控燈日常維護養護。物業服務成本或者物業服務支出構成一般包括物業共用部位、共用設施設備的日常運行、維護費用;物業共用部位、共用設施設備的大修、中修和更新、改造費用,應當通過專項維修資金予以列支,不得計入物業服務支出或者物業服務成本。

  前年1月,『兩亮一安全』工程領導小組在第10次會議上通過了《哈爾濱市『兩亮一安全』工程日常維護管理辦法》,其中第七條規定,單元電子門保修期後日常維修責任按照權屬和分類,分別由物業管理公司、管房單位以及社區居委會承擔或組織。其中保修期滿後,物業管理區域和單位家屬區的單元電子門納入正常公共設施管理,由物業管理公司或管房單位進行維修,費用在物業管理費或維修費用中列支;此外,無單位管理房屋的單元電子門發生損壞的,由社區居民委員會負責組織單元居民進行維修,費用由單元居民共同分攤。市房產住宅局負責『兩亮一安全』工程驗收後日常維護管理工作的投訴接待和處理;公安機關要協助做好『兩亮一安全』工程日常維修管理工作,對人為故意損毀或偷盜單元電子門等行為,依法予以懲處。

  實踐中的困難

  據了解,目前全市共有63萬戶居民、5600餘萬平方米住宅實現了物業管理,在管率達74%。絕大多數每平米物業費在0.5元以上的小區,物業公司對單元電子門的維修都比較及時。一些電子門破損嚴重的小區雖也有物業管理公司,但由於收費較低,物業公司承擔不了維修電子門的費用。宣慶小區的物業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該小區每平方米物業費是0.3元,只包括掃樓道和二次加壓供水的費用,而不包括維修電子門的費用。市房產局物業處的相關人士也介紹,如果物業服務合同中沒有明確的約定,按照規定,物業費在0.3元以下的,單元電子門維修由物業公司或社區負責,但所需費用應由居民分攤。

  在采訪中,不少社區工作人員都對此持回避態度。一些社區人員表示,在這個問題上他們承受了很大壓力,由於當初安單元電子門時,不少居民樓是舊樓安新門,安裝的時候可能是樓門沒改好或是施工質量有問題,一些單元電子門壞得比較頻繁,壞了居民們就來找社區修,社區也沒有錢,想維修只能挨家挨戶收錢,一個電子門1800多元錢,當初安裝時每家就交了幾十元至上百元,維修時再收錢很多居民不願意交,而且一些住戶常年在外找不到,或房子租出去了,其他住戶又不願意多攤錢,收錢挺困難的,也就沒人願意管這事了。

  可操作的建議

  居民樓中還是不乏將電子門管理得較好的單元,安心街154號就是其中一個代表。雖然記者在道裡『安字片』看到了大量破損的單元電子門,但這個單元不但電子門完好,連樓道裡也是潔淨如家。這裡的住戶吳女士介紹,居住環境還是要靠自己維護,我們單元的電子門也常壞,一年怎麼也得修兩次,但如果是鑼絲松了一類的小毛病,鄰居們就動手修了,如果是按鍵壞了需要找廠家維修的,我就去挨家收錢,我就是普通住戶,但鄰居們都配合,有特別困難不願意交錢的,其他人就多攤一些。現在我們又集資給樓道的臺階、走廊都刷上了油漆。好的環境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創造。

  對於那些故意損破單元電子門的做法,省社科院社會研究所所長趙瑞政認為,這種做法非常不道德,應該由物業公司和派出所共同管理起來,甚至可以對此做出相關的細則規定,對這些行為起到一定的威懾作用。目前單元電子門破損較多,相關的單位應該仔細分析其原因,分類解決,難度小的先解決,難度大的後解決,解決了維修資金和人為破壞兩個難題,就可以挽救一大批失靈的電子門。

責任編輯: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