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5月12日訊題 獻給護士節:白衣天使聖潔光環背後的故事
東北網記者 杜筱
因為有你,嬰兒開始了第一聲哭啼;因為有你,老人在夕陽下也不孤寂;因為有你,面對病魔我們無所畏懼;因為有你,生命一次次地創造奇跡……你是把沒有硝煙的戰場當成陣地的戰士,救死扶傷是你生命的主題。
你,就是白衣天使。
人們常把護士比做『白衣天使』,親切、溫柔,照顧病患,撫慰病患,緩解患者因病痛帶來的傷害。可是,許多人不知道,在白衣天使這個聖潔光環的背後,她們付出了怎樣的辛勞、怎樣的犧牲、怎樣的淚水啊!
就是這次采訪,讓記者記住了職業生涯裡采訪對象所組成的群體中,有這樣一群人……
奉獻篇:天使慈母心
我贊美護士有著純潔的心靈,高尚的情操;超負荷的工作連著疲憊的心身,她們想著的還是患者的需要;面對許多渴求健康的目光,她們慣用鼓勵的眼神傳遞力量,帶給他們擺脫病魔的勇氣和一份生存的基本需要。她們,把自己的一顆慈母之心奉獻給了患者。
【主人公之一??姚洪濤】
![]() |
兒科護理最忙、最累、最操心。作為兒科護士,上班時如同『高級保姆』,從早到晚嘴、眼、手、腿忙個不停。而哈爾濱市兒童醫院兒科護士姚洪濤在這個崗位上,一乾就是17年。17年來,她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積極投身於護理事業的發展和維護患兒身心健康的各項工作中,把自己的一顆慈母之心奉獻給了所有接觸到的患兒,深受患兒及家長的喜愛。
她是一名優秀的護士,同時又是一名『不稱職』的母親。她的女兒患有小兒哮喘。2007年冬季的一天,女兒的哮喘病又有發作的跡象,本來她可以在家護理,可是她給女兒吃上抗過敏、緩解支氣管痙攣等藥物後,便把女兒交給了年邁體弱的母親。女兒挽留的目光沒有阻擋住她上班的腳步,像每天一樣又是第一個來到工作崗位上,認認真真、踏踏實實地完成著每一項護理操作,微笑著面對每一位患兒,沒有對任何人提及女兒的病情。忙碌了一整天後,當她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到家中時,所聽到的竟是女兒不間斷的咳嗽聲,這聲音撕裂著她的心。到了深夜,女兒呼吸開始變得急促起來,不能平臥,女兒用稚嫩的聲音告訴媽媽:『我上不來氣呀,媽媽。』憑著多年的臨床經驗,姚洪濤感覺到這次發病的嚴重性,立即抱起女兒打車來到了醫院。吸氧、靜脈輸液、霧化吸入止喘藥物等。每天為患兒所做的一切護理工作,今天卻輪到自己女兒的身上……姚洪濤的心在流淚。
孩子終於能平臥了!她輕聲對女兒說:『乖女兒別哭,好好睡一覺,這是媽媽單位,你要大聲哭,就會把別的小朋友吵醒的。』清晨,在白班同事還沒有來到之前,她又把女兒送回了家,再次風塵僕僕地返回到病房開始了她一天忙碌的護理工作。
【主人公之二??馬續威】
![]() |
馬續威從1989年至今,已在哈爾濱市傳染病院做護理工作近20年了。在她的人生詞典裡,沒有絕對的休息時間,也沒有節假日。
記得剛參加工作時,她對傳染病的知識了解不多。工作時,不敢動這兒,也不敢碰那兒,總覺得哪裡都有病菌,挨到哪兒都會被傳染上。在她思想不穩定時,醫院的幾位老護士主動給她介紹傳染病的相關知識以及預防措施,使她很快通過了心理關。『我從事傳染病護理工作已經近20年了,至今我仍然深深地愛著這份工作。』如今,早已是哈爾濱市傳染病院三病房護士長的副主任護師馬續威說起自己的工作充滿著深情。
傳染病患者不僅有身體上的疾病,同樣還有心理上的障礙,這就更需要護士給予更多的健康知識和心理上的安慰。除了正常的護理,馬續威還經常給病人講解日常飲食、生活中應注意的各種事項,使患者對自己病情有了更多的了解。病人把她當成自家人,有什麼苦衷都願意找她傾訴。許多病人出院後,還和她交成了好朋友。
一次,有一位肝硬化合並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人,住院期間出現了消化道出血癥狀,噴射而出的鮮血到處都是,馬續威知道後第一時間趕到病房,配合醫生,指揮護士執行搶救措施。傳染性肝炎的血液有極大的傳染性,但是面臨生命危在旦夕的患者,她不顧被傳染的危險,迅速為病人建立靜脈通路,將藥液及時的輸入靜脈。面對患者滿身滿臉的血漬,家屬都很懼怕,不敢向前,馬續威看在眼裡,記在心裡,在搶救工作結束之後,她默默地端來一盆熱水,為病人清洗血漬,更換病人床單位,使病人家屬深受感動。
就這樣,馬續威用一顆善解人意的心滋潤著病人,播撒著愛的種子,在平凡的護理工作崗位上默默的奉獻著,讓生命的光彩一次又一次地綻放。
創新篇:在工作中投入聰明纔智
我贊美護士工作平凡而又偉大,瑣碎而又不易,艱辛而又勞苦;我贊美護士不僅用柔弱的肩膀挑起護理工作的重擔,更贊美護士在平凡的工作中投入聰明纔智。為了更好地為患者服務,她們把創新的理念貫穿於自己的工作中。
【主人公之三??唐桂傑】
![]() |
有人說,護士就是搞護理工作的,沒有什麼技術可言。可是,哈爾濱市兒童醫院外科手術室護士唐桂傑硬是不信這個邪,為了盡可能地減少患兒的痛苦,她在工作中仔細觀察,潛心鑽研,先後自主發明制造『新生兒大字型體位架』、『會陰、肛門手術用單』以及『倒T型大單』等三項新技術。
唐桂傑於1987年7月畢業於哈爾濱市衛生學校,於1989年10月開始進入外科手術室工作至今,一乾就是二十餘年,她努力工作之餘仍堅持不懈地給自己充電,勤奮學習業務,並成功地在2000年從哈爾濱醫科大學高護專業畢業。如今作為兒童醫院麻手科的一名老資歷的護理工作者,她已經可以嫻熟地進行諸多手術如食道閉鎖,腹腔鏡等一些高難度手術的配合及多種復雜的麻醉配合。
在新生兒外科手術中,由於新生兒體形較小,存在生理性的擁抱反射,術前體位很難固定,對手術影響很大。經過仔細觀察,唐桂傑於2002年自研並投入使用的『新生兒大字型體位架』克服了傳統固定方法的缺點,使得手術得以順利進行。此外,她還發明了『會陰、肛門手術用單』以及『倒T型大單』,使會陰肛門手術患兒、先天高位鎖肛和先天巨結腸等疾病的患兒手術時間縮短,減少了手術器械的傳遞,減少了污染的機會,便於手術醫生操作,利於手術的順利進行。
如今,她所創新發明的兩單一架已在臨床手術中使用多年,不僅使工作便捷,還使醫院節約了開支,同時得到手術醫生的一致好評,被稱為兒童醫院的『發明家』。
【主人公之四??朴紅梅】
![]() |
南丁格爾曾說過:『護士必須有一顆同情心和一雙願意工作的手。』正是有了這顆同情心和這雙手,哈市紅十字中心醫院兒科護士長,副主任護師朴紅梅纔能真正做到了為了更好地為患者服務,在平凡的工作中投入了自己全部的聰明纔智。
朴紅梅從事兒科護理專業二十幾年,護理及管理經驗豐富,尤其擅長新生兒重危疾病的搶救及極低出體重兒護理。為了使新生兒健康發育,她查資料、做調研、搞試點,於2001年,率先在哈爾濱市開展嬰兒撫觸工作,深受廣大家長歡迎並認可,取得廣泛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
隨著醫學模式改變,人們對健康需求越來越迫切,2003年7月,朴紅梅又率先在全省第一個開展『嬰兒游泳』項目。朴紅梅告訴記者,嬰兒在游泳時,消耗能量多,飲奶量明顯增加,胎便轉黃時間比不游泳者平均早六個多小時,降低了新生兒黃疸的發生。這種全身性運動不僅有利於促進肌肉和骨骼系統的靈活性、柔韌性,而且能夠明顯提高嬰兒適應外界環境的反應能力、應激能力和智力發育,對周圍顏色反應靈敏,寶寶顯得更聰明、更健康。
因為朴紅梅的努力與創新,哈爾濱市紅十字中心醫院被中國優生科學協會、中華醫學會圍產醫學分會命名為『黑龍江省嬰兒游泳推廣中心』,為黑龍江省醫療衛生戰線再創造了一個享譽國內的醫療品牌。她也因此成為《哈爾濱科技界優秀人物風采錄》中的一員。
委屈篇:一切為了患者
我贊美護士有著無私的愛,面對多重性格的患者,他們奉獻的是海一樣博大的情懷;面對刁難者縱使自己受了天大的委屈她們對病人講得也是醫德和表率。縱使一個人的時候會傷心流淚,但在患者面前展現的依然是笑臉。
【主人公之五??胡淑媛】
![]() |
當一個人把工作當事業乾的時候,她一定投入了真誠的愛。她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會微笑面對,因為執著的追求,懷著一顆感恩的心,會在一個平凡的舞臺上上演一幕平凡的人生戲劇,不需要感人,需要自己演好真實的自己,藝術的昇華只留給回憶……
2005年考進哈爾濱市兒童醫院的胡淑媛是一位青春亮麗的女孩兒,是血液內科的一名護士。雖然乾上護士工作只有短短的3年時間,她卻始終有顆火熱的愛心,熱愛工作、尊重長者,關心患者,從不計較個人得失,即使是在受委屈的時候。
2007年7月的一天,胡淑媛在給一名4歲的患兒打針時,手腕處被懼怕打針的患兒狠狠地咬了一口,留下兩排深深的小牙印,鮮血立即流了出來。胡淑媛沒有怪罪孩子,忍著疼痛安撫著孩子並及時完成了治療工作。在護理部領導到病房慰問她時,她纔像看到了親人眼淚像斷了線的珠子似的將所有的委屈一並流出。
還的很多時候,她正在給孩子點滴、采血或進行其他各項處置操作時,小孩子往往由於哭鬧尿了她一身或者有時澆到她臉上,她都毫不在意,笑著說,童子尿治百病呢。也有很多時候,由於住院的孩子小、血管細,紮點滴困難,不能『一針見血』時,患兒家長馬上就不願意了,遭到白眼甚至漫罵,她總是好言安慰,不急不躁。這對一個在家受父母寵愛的獨生子女、剛步入社會不久的小女孩來說是難能可貴的。
護士這個特殊職業,會時常遇到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醫患之間常常存在著難以調和的矛盾。胡樹媛3年工作經歷中,也時常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而她總是用微笑、耐心、關愛、親情感動著患兒及家屬,她在努力實踐自己的理想:為了護理事業獻出全部的愛。
【主人公之六??官瑞啟】
官瑞啟,男,哈爾濱市第一專科醫院六病房護士,主管護師。在這個平凡的崗位上,他已經默默工作了18年。他用真情守護著一個個殘破飄搖的精神家園,用行動贏得了患者和同事們的交口稱贊。
早就聽說精神病院的護士們挨打是家常便飯,他們承受的壓力和委屈外人很難想象。官瑞啟已經當了18年精神科護士,挨打被罵早就習慣了。『沒有一位護士沒挨過打,我們都已經習慣了。聽他們在那罵我,我就像聽歌一樣,完全不在乎了。』這是官瑞啟說的一句實在話。工作中一不小心,就可能受到患者的傷害。挨過多少耳光,他現在已經記不清了。在精神病醫院最危險也最容易挨打的時候就是接病人入院的時候,因為這時的病人都正在發病,意識根本不清,被打幾下踹幾腳簡直太正常了。這時候男護士就顯得尤為重要,每次,官瑞啟都是義不容辭地往前衝,因此,挨的打受的罵也就最多。
在護理病人時,官瑞啟經常遇到病人不願意服藥的情況,有的患者還假裝把水送進口裡,然後突然將水吐在他的臉上,哈哈大笑起來。對於這類『突發性事件』,他已經習以為常、處變不驚了,擦乾臉上的水,繼續和顏悅色勸說患者服藥。做護士難,做男護士更難,做精神科護理的男護士難上加難。但官瑞啟知難而進,18年如一日,在護士這一普普通通的崗位上無怨無悔地奉獻著、堅守著、付出著,在這個平凡的工作崗位上,他用自己的一份執著與熱情,用自己愛崗敬業的實際行動,實現著白衣天使莊嚴的承諾!
我贊美白衣天使,她們奉獻的是一絲溫情,一份關愛,一滴汗水,一份真情;她們奉獻的是最最寶貴的青春,換來的是千家萬戶的幸福和健康擁有者的安祥。也許,她們的故事並沒有蕩氣回腸、感人肺腑的情節,有的只是一些日積月累的瑣碎事。這些事情也沒有什麼特別之處,但是,當這些小事和時間聯系起來,堅持的力量使再瑣碎的事情也變得動人起來。也許,這就是護士的職業魅力吧。
背景新聞:國際護士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