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黑龍江省生物產業發展從思路到決策實現產業突圍
2008-05-12 13:46:22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賈輝 王彥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5月12日訊 5月6日,省政府第四次常務會議傳來消息,經過近一年的調查研究、論證起草和修改完善,《黑龍江生物產業發展規劃(討論稿)》原則通過。

  集戰略性、完整性、特殊性和可能性於一體的發展規劃勾勒了一幅充滿希望的圖景:以2007年為基期,經過10多年的建設發展,逐步形成以疫苗、診斷試劑、中藥開發為主的國內生物醫藥產業基地,以農業良種培育為主的國內生物農業產業基地,構建生物能源、生物制造、生物環保等產業快速發展的新格局。

  宏大的規劃,閃現著省委、省政府超前謀劃、揚長避短的戰略眼光和科學態度;印證各地各部門著力打造生物產業群體優勢和局部優勢,並進一步將生物產業培育成支柱和主導產業的信心與決心。

  1、牢牢把握生物科技發展機遇,立足調整優化經濟結構,謀求新一輪振興發展破題之舉

  思路決定出路。經濟結構不合理,尤其是高新技術產業規模不大,既是黑龍江省發展的薄弱環節,也是發展潛力所在。

  進入新時期,如何准確把握省情和發展階段的特征,立足科學發展,著重解決關系黑龍江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大問題,成為省委、省政府的深度思索。早在2005年末,省委、省政府在制定黑龍江省『十一五』規劃時就明確提出,要著眼構建未來競爭優勢,大力發展生物、新材料、新能源等產業,培育更多新的增長點。

  據了解,這是黑龍江省首次將『生物產業』名詞寫進五年規劃。而短短幾年,生物產業就以迅猛發展之勢走進人們的視野。

  曾幾何時,巨大的重工業比重壓得我們氣喘吁吁,而提速新一輪振興發展亦亟待破題之舉。大力發展生物產業,不但可以不斷推動黑龍江省高新技術產業擴大規模,還可以加快老工業基地振興。2006年,黑龍江省綠色食品基地面積和產品總量居全國第一位,但綠色食品仍需解決農藥、化肥殘留的問題,通過廣泛使用生物農藥、生物肥料,能大大提高綠色產品的品質,打破發達國家設置的『標准壁壘』,增強產品的國際競爭力。黑龍江省生態環境魅力獨具,但伴隨大型牲畜存欄數目的增加,牲畜糞便排放總量已經超過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量,導致草場退化、沙化,如采用生物技術就會變廢為寶,極大促進生態環境的恢復與保護。

  天予不取,反受其咎。現實機遇與自身需求,催生黑龍江省生物產業發展思路由醞釀走向成熟。

  2、既有基礎和精心培育,使產業發展所需資源、技術、人纔和產業四大潛力優勢凸顯

  科學的規劃,需有雄厚基礎實力作為支橕,基於既有條件和精心培育,黑龍江省在發展生物產業方面形成了資源、技術、人纔和產業四個不可替代的優勢,並日趨迸發活力。

  黑龍江省生物資源基礎條件優越,目前全省大豆種植面積已達5000萬畝以上、玉米種植面積5000萬畝以上、水稻種植面積3500萬畝以上。大豆產量佔全國的40%、水稻產量佔全國粳稻產量的1/3。據統計,目前全省共有高等植物2532種,野生脊椎動物599種,中藥材物種856種。

  通過科技立項支持生物技術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產業化前期,黑龍江省2001年至2006年共支持生物技術項目1978項,湧現出一大批在國內外達到領先水平的生物技術。生物疫苗領域在全國佔據特殊地位,生物技術制藥領域處於領先水平,農業有機廢棄物資源化研究國內超前。全省業已形成國有和民辦的科研院所234家,擁有生物產業公共服務平臺28家。黑龍江省各類企業、院所、高校在生物產業領域共申報專利430項。

  黑龍江強爾生化技術開發有限公司是黑龍江省生物農藥業的『龍頭』,擁有一支較強的科研開發、市場開發和產品銷售、生產管理的人纔隊伍,科研開發和市場營銷人員佔員工總數的60%。主導產品菌克毒克(寧南霉素)是由公司發起人之一——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資深專家研制成功並獲國家專利的產品,是行業方向性不可多得的綠色生物農藥,被農業部確定為AA級綠色食品生產資料,現產品已形成多品種、系列化,在全國27個省、自治區建立了營銷網絡,並銷往越南、老撾、韓國、泰國等東南亞國家。 圖為技術人員進行生物發酵培養。記者郭俊峰攝

  哈獸研沈榮顯院士是我國著名的家畜病毒免疫學專家,也是國內該領域惟一一位中國工程院院士。他的羊痘疫苗、豬瘟兔化疫苗、牛瘟兔化疫苗和馬傳貧弱毒疫苗的研究屬於原始性創新,其研究成果的應用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黑龍江省集聚了一大批以沈榮顯為代表的頂尖專家,在生物制藥、克隆技術、基因育種和動植物品種改良方面引領著國內生物技術的潮流。

  此外,全省生物產業領域高新技術企業已發展到110家,認定的高新技術產品370項,僅2007年就實現總產值144.9億元,利稅29.5億元

  3、率先啟動生物醫藥、生物農業、生物能源等領域大項目,奠定持續快速健康發展之基

  『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橕發展、引領未來』。基於黑龍江省發展生物產業面臨的機遇、優勢與不足,規劃提出分步實現全省生物產業的發展。

  『十一五』末,初步形成生物產業發展的地方政策法規體系、技術創新體系、技術標准體系、生物安全保障體系、產業組織體系和行業服務體系;在現有國家和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基礎上,整合或新建服務於黑龍江省生物產業的20個技術創新服務平臺;全省生物產業總產值力爭達到800億元以上,約佔當年高新技術產業產值的20%,佔全省GDP比重達到8%,成為黑龍江省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重點支持一批創新型生物企業,形成3-5家銷售收入超10億元和10-15家銷售收入超3億元的大型生物企業。開發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年銷售額超過1-2億元的生物技術產品。

  根據規劃確定的目標,結合黑龍江省生物產業發展現狀,黑龍江省決定先期啟動生物產業發展規劃行動方案,在生物醫藥、生物農業、生物能源等新興領域率先建設一批具有基礎條件好、發展前景廣、社會經濟效益大的項目,力爭三年時間,使生物產業駛入『快車道』,奠定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基礎。

  規劃亮點解讀

  亮點之一:生物醫藥產業服務外包

  《規劃》摘要:進一步完善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環境,依托哈爾濱醫科大學、黑龍江省中醫藥大學等大專院校、科研院所搭建生物醫藥信息平臺、活動平臺和技術平臺,初步形成涵蓋新藥研發各階段的『外包』服務鏈,為創新企業提供實驗場所、實驗設備、實驗室服務、新藥申報、臨床研究等一系列技術外包服務,幫助企業解決在研發及產業化過程中遇到的技術難題,探索生物產業服務運作新模式。

  解讀

  黑龍江中醫藥大學匡海學教授:全球制藥業的布局正面臨新的調整。黑龍江省抓住機遇,提出生物醫藥產業服務外包,在藥物開發體系逐漸向制藥企業過度、藥品監管體系不斷完善以及藥品審查制度和力度不斷加大等各種因素的影響下,黑龍江省醫藥研發外包服務業提供了發展契機。黑龍江省醫藥產業基礎良好,發展基因工程、發酵技術和動物疫苗等生物醫藥產業潛力巨大、前景廣闊。要在搞好調查摸底、分類分析的基礎上,加快制定生物產業發展規劃,加大資源整合力度,實現優勢互補,提高市場佔有率,盡快把全省生物醫藥產業做大做強。

  生物醫藥產業服務外包,作為技術密集和資金密集型的行業,黑龍江省在當前的發展中依然面臨一些障礙,首先是具有實戰經驗的高端人纔缺乏,其次是儀器設備資金投入壓力,第三是知識產權保護意識淡等。在這些方面,我們應盡量克服。作為依托單位,黑龍江中醫藥大學在近一兩年內將會全力打造生物醫藥技術平臺、信息平臺和活動平臺,如已經投入使用的GLP中心即藥物安全性評價中心,以及正在建設中的新藥研發基地、生物醫藥產業中試基地、中藥臨床研究基地等,形成初步的外包服務鏈,繼而成為黑龍江省生物醫藥研發外包服務基地。事實上,通過『技術外包』,使國外企業將項目轉移過來做,除了研發之外,還會有後續的一系列合作,如,進而吸引國外企業投資,由『技術外包』進一步發展成為『生產外包』,所帶來的經濟效益將是巨大的。

  亮點之二:生物柴油

  《規劃》摘要:研究以地溝油、煎炸油、廢動植物油、工業廢油、大豆油油腳等廢棄油為原料生產生物柴油的工業化實驗裝置和生產工藝,加速產業化進程。進行生物柴油燃燒和排放特性等指標的測試和確定,制定生物柴油產品標准和技術標准。

  解讀

  大慶石油學院王寶輝教授:生物柴油是清潔的可再生能源,它以大豆和油菜子等油料作物、油棕和黃連木等油料林木果實、工程微藻等油料水生植物以及動物油脂、廢餐飲油等為原料制成的液體燃料,是優質的石油柴油代用品。生物柴油是典型『綠色能源』,大力發展生物柴油對經濟可持續發展,推進能源替代,減輕環境壓力,控制城市大氣污染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目前,制約黑龍江省生物柴油生產的最主要問題是廉價、來源穩定的原料問題。黑龍江省擁有豐富的生物柴油資源(大豆油、玉米油、葵花子油、菜子油、棕櫚油、椰子油、棉籽油、動物油脂等),同時飯店產生大量的煎炸油,如果加以很好利用,會有很大市場潛力。我們可結合應用現代生物技術培育高油植物或工程藻類。在生產工藝方面,黑龍江省要開發先進的加工工藝、解決生產技術應用難點。著力開發各種催化劑,以適應不同原料的加工要求:開發固體酸、固體鹼催化劑代替液體酸、鹼,減少對環境的污染;開發?催化或無催化醇解反應技術,降低醇/油比,節省能耗,簡化工藝流程等。改進反應體系,采用超臨界流體等技術增加反應界面的接觸面積、提高催化劑的有效濃度,提高反應速率;開發甲酯化、酯交換反應-分離一體化新工藝,回收高品質甘油;可生物降解的精細化工產品的研發工作等。

  亮點之三:高產水稻新品種

  《規劃》摘要:利用雜交育種技術和分子標記輔助育種選擇技術等多基因聚合重組技術,聚合優質、抗病、耐冷、高產等相關基因,選育優質高產水稻新品種和優質超級稻新品種。

  解讀

  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鄭桂萍教授:目前,全球出現糧食危機。黑龍江省現有水稻品種還遠不能滿足水稻生產和產業化發展的需要,多數育種單位仍只限於常規育種,必須加速生物技術育種進程,主攻目標是高產、優質、多抗。為此,一定要改善育種條件,加強超級稻高效育種技術研究,在已有工作基礎上,進一步驗證與完善常規超級稻育種理論與技術體系,探索實現第三期北方粳稻超級稻育種目標(即每公頃產量達到13噸以上)的途徑。高校在高產水稻新品種培育方面要發揮優勢作用,目前八一農大培育的墾鑒稻10號,已經在黑龍江省第二積溫帶下限和第三積溫帶推廣。

  黑龍江省目前已經培育成功多個超級稻新品種,但往往種不出高水平,原因在於配套技術有問題。因此,黑龍江省在加速育種進程的同時必須要切實加強對現有超級稻新品種的生產技術集成與示范推廣,如針對不同超級稻品種開展優化群體結構研究,通過超級稻群體及個體生長發育動態和生理生態指標及調控技術研究,以明確超級稻高產群體結構特點及其形成規律,提高群體素質,構建高產優質群體結構,從而實現超高產水稻目標,加速超級稻新品種的推廣應用,提高全省超級稻生產的整體水平。

  鏈接

  各國決勝生物經濟

  美國政府將生物與醫藥產業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每年生物技術研究開發費用高達380多億美元,僅次於軍事科學。2003年1月,布什總統在國情諮文中宣布,為防范生化恐怖襲擊,美國將實施『生物盾』計劃。此項計劃為期10年,將投資70多億美元。美國只有一個硅谷,卻有華盛頓、洛杉磯等5個生物谷。

  英國政府的目標是保持生物技術處於世界第二的水平。1999年開始『基因組谷』計劃,2000年發表《生物技術制勝--2005年的預案和展望》戰略報告。英國政府早在1981年就設立了『生物技術協調指導委員會』,負責領導全國生物技術的發展,采取措施促進工業界、大學和科研院所加大對生物技術開發研究的投資。

  日本政府決心在生物經濟時代再創輝煌,提出了『生物產業立國』的口號,發布了《開創生物技術產業的基本方針》,大幅度增加生物技術開發經費。2006年,日本生物技術研究經費將增加到2002年的5倍,總金額達到2萬億日元,使生物研發經費從2002年佔全部政府科研經費預算的13%提高到2006年的50%。

  印度立志成為生物技術大國,並於1993年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生物技術部』,以推動本國生物產業的發展。印度出臺了《生物技術十年展望》,制定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印度和中國在生物產業上的有利條件相似,生物資源豐富,人力資源也很豐富。但印度社會市場化程度已經比較高,他們不僅在生物外包方面做得很好,而且有幾個生物產業公司已經進入了世界前20名,在國際上形成了一定影響。目前,印度的生物產業增長速度達到了每年30%。

  中國政府在2000年就批示制訂生物產業發展的相關政策。2004年2月,啟動『中國生物產業發展戰略研究』課題。2005年3月,《中國生物產業發展戰略研究》報告出爐。該研究報告還提出了促進生物產業發展的若乾政策措施建議。

  2007年4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發改委編制的《生物產業發展『十一五』規劃》。《規劃》提出要進行產業結構優化昇級,培育一大批創新型中小生物企業,形成10個左右銷售收入超100億元的大型生物企業,重點推進京津冀、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區的綜合性生物產業基地及若乾專業性生物產業基地建設,形成8個產值過500億元的生物產業基地。產業規模要快速增長,2010年生物產業增加值達到5000億元以上。在此基礎上,2020年全國生物產業增加值突破2萬億元,成為高技術領域的支柱產業和國民經濟的主導產業。

  如果『十一五』規劃的目標得以實現,我國的生物產業將達到一個比較先進的水平。總體上考慮,如果說美國等發達國家將繼續組成生物產業的第一梯隊,中國希望能成為生物產業第二梯隊的領頭羊。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