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5月14日訊 6月1日是著名女作家蕭紅誕辰95周年。5月初,由《生活報》推出的『蕭紅系列講座』欄目,在讀者中引起了強烈反響,而這個欄目的撰稿人,就是黑龍江日報報業集團生活報記者、蕭紅專題研究網站站長章海寧
訪生活報記者、蕭紅專題研究網站站長章海寧
今年6月1日是著名女作家蕭紅誕辰95周年。5月初,由《生活報》推出的『蕭紅系列講座』欄目,在讀者中引起了強烈反響。一位古稀老人打來電話說:『早就該好好講講蕭紅了,她是黑土地的驕傲,但人們對她的了解卻少得可憐!』這個欄目的撰稿人,就是黑龍江日報報業集團《生活報》記者、蕭紅專題研究網站站長章海寧。
5月11日,在黑龍江大學『博學講座』百期慶典上,由章海寧主講的『走進中國現代文學的洛神——蕭紅專題講座』吸引了眾多學子,過道裡也擠滿了聽眾。學子們感慨地說:『以前我們對蕭紅的認知過於片面,僅僅定位在左翼作家、抗日作家的范疇內。聽了章老師的講座,纔意識到其文學作品中關注人類、關注生命、關注女性、具有獨立創作個性的特質,更加清晰地看到了她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獨特存在和前衛身影。』
寂寞的蕭紅與寂寞的研究專家
章海寧是在我省的『蕭紅研究』處於半停滯狀態時走進蕭紅的。1995年,在《鶴崗晚報》做記者的章海寧,將自己的業餘時間全部投入了對蕭紅作品的研究和史料收藏上。這個時期,我省的蕭紅研究專家有的已經去世,有的因工作調動離開了哈爾濱,有的將研究方向轉到了新的課題上。哈師大呼蘭學院的蕭紅研究所,因缺少經費而難有作為。近十年來,我省高校以蕭紅作為研究課題的碩士、博士研究生少而又少,省內出版社近些年沒編輯出版過一本新版的蕭紅著作。
2001年,章海寧調入《生活報》任記者,開始更加系統地研究蕭紅,並進行蕭紅文化推廣工作。他到全國各地尋訪蕭紅遺跡,收集了許多珍貴的蕭紅作品及研究珍本、孤本和大量的海內外『蕭紅研究』資料。2005年,章海寧個人籌資建起蕭紅研究網站,編輯了25萬字的研究資料索引目錄。網站集文本、圖片、音像、論壇於一體。為此,他還專程讓妻子去學習網站的建設與維護知識,至今網站的維護工作都是妻子利用業餘時間做的。
重新認識被『誤讀』的蕭紅
一位香港學者曾問章海寧:『對蕭紅研究二十年前就已研究透了,你們還在做什麼?』章海寧回答說:『對一個作家的研究,不同時代有不同的研究方向,不同研究者有不同的研究理論框架。』
章海寧認為,二十多年來,蕭紅作為中國第一位寫抗日作品的女作家,其定位一直是『左翼作家』、『抗日作家』,這一評價雖然正確,但很片面。譬如蕭紅作品中的女性意識,過去很少被研究者關注。在蕭紅的作品中,以獨特的女性視角關注底層女性淒慘生存狀態的內容要佔到三分之二,另外三分之一的內容是關於抗戰的。從《呼蘭河傳》中的小團圓媳婦,到《生死場》中的王婆、金枝,蕭紅描寫了底層女性生命的卑微、渺小、毫無價值,女性從出生就面臨著肉體與精神的磨難:小金枝生下纔一個月,被粗暴的父親摔死了,埋在亂墳崗上,被野狗撕得什麼也沒剩下;丑陋的麻面婆受盡了欺凌和嘲弄,像動物一樣活著,她的丈夫二裡半是村裡最窩囊的男人,即使這樣的男人也在老婆面前大耍威風;月英既漂亮又溫柔,但生病後丈夫一樣打她罵她,沒有飯吃,沒有水喝,連被子也不給蓋……女人的命運跟品德、容貌、纔學都沒有關系,這是當時社會最底層女人的生存現狀,這是蕭紅向男權社會的強烈控訴。她對中國女性真實現狀的尖銳批判,對女性人生悲劇的洞察,在20世紀的女性作家中,沒有第二個人。
蕭紅《生死場》中的『荒野意象』也重新被發掘。很多研究學者認為,蕭紅是第一個用大篇幅、全景式地展現中國農村荒野景象的作家。魯迅的《故鄉》作為中國現代鄉土文學的開山之作,奠定了故鄉在鄉土文學中美好、詩意的基調;但到20世紀初,西方商業資本對農村持續滲透,中國鄉村開始破敗荒涼。蕭紅的《生死場》,則是全景式的反映了這種荒野景象:人們不僅物質生活是一片『荒野』,精神生活也同樣是一片『荒蕪』。《呼蘭河傳》中放河燈、娘娘廟會、野臺子戲、跳大神等都是為鬼神准備的娛樂活動,活人的精神生活一片空白。蕭紅的這種展示,充滿了批判意識和反思的色彩。在這種孤獨、寂寞、荒涼的人生體驗後面,蕭紅呼喚的是一種新的人生,充滿生命之光的人生。這是文學對人類的一種終極關懷,與蕭紅要改造民族的靈魂的創作目標是一致的。章海寧說,蕭紅對中國當代荒野小說起到了啟示性的重要作用,從莫言的《紅高粱》、劉恆的『鄉村系列』等作品中都可以找到這種影響的痕跡。
『蕭紅』何時不再沈寂?
美國學者葛浩文認為,蕭紅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大師級作家之一;章海寧認為,蕭紅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女作家。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用純文學的方式『超自然狀態』來進行寫作的,僅有蕭紅和張愛玲,這一觀點已基本被學術界認可。2007年,北京一家報紙評選了感動中國的大師級作家,在入選的七位現代文學作家中,就有蕭紅;她的《呼蘭河傳》在由香港發起、經海內外著名專家學者和廣大讀者共同投票產生的『20世紀中國百部文學經典評選』中,名列第九位,堪稱經典。
章海寧說,蕭紅的作品描寫的多是北方的生活,甚至地點就是哈爾濱及其周邊的小鎮鄉村,她對黑土地、呼蘭河和冰雪文化充滿地域美感的描寫,必然引起讀者的向往。一批又一批的文人和讀者到呼蘭河畔來尋找蕭紅、紀念蕭紅。蕭紅故居、呼蘭西崗公園內的蕭紅『青絲冢』,她在哈爾濱居住的商市街(現為紅霞街)、道外的東興順旅館區等幾處遺跡,都是可開發利用的重要文化旅游資源。為此,他建議,我省可根據蕭紅的人生經歷拍攝長篇電視連續劇和專題紀錄片。蕭紅一生坎坷曲折,富有傳奇色彩,拍攝一部30集的電視連續劇是可以實現的,目前蕭紅研究的成果已經可以為電視劇的創作提供支持。同時,為還原一個真實的蕭紅,系統地介紹其生平、著作和思想,拍攝一部紀錄片也很必要,可以邀請海內外關注蕭紅的權威專家、學者和著名作家,共同對女作家進行闡釋。
此外,打造一個長期的蕭紅文化傳播平臺,包括網站、《生活報》『蕭紅文化推廣專欄』、設立具有國際視野的『蕭紅文學獎』、開展系列蕭紅專題講座、出版最新蕭紅研究作品等活動,對蕭紅文化的推廣和黑龍江建設邊疆文化大省,都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