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5月14日訊 工業立市,就要實施跨越發展。
軍令狀立下,到2010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實現246億元,年均增長26%,與2007年相比翻一番。
加快新型工業化進程有目標,更要有過人招法。全面實施大企業翻番戰略、民營企業跨越戰略、優勢產業集群化發展戰略、項目建設園區化戰略,高端謀劃,科學推進,以工業經濟的快速發展推動全市經濟科學跨越發展。
強力抓好企業運營和改造昇級,以推進大企業翻番為重點,確保骨乾企業2010年新增銷售收入36億元。抓住國家支持裝備工業發展的有利契機,實現產業迅速擴張;抓住南方電網改造的機緣做大沃爾德;抓住國家環境治理、現存農藥產能不能滿足市場的機緣做大黑龍農藥、東方化工;抓住國際市場針葉材高檔紙產能退出的機緣,快速恢復佳紙生產;依托本地市場,發展玉米收割機。對規模大、市場好、品牌優的企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幫助配合企業上市融資。促進關聯性企業整合重組,推動區域內企業間協作配套,實現產能翻番。到2010年實現銷售收入超2億元企業由2007年的10戶達到21戶,其中超20億元企業1戶,超10億元3戶,超5億元7戶,超2億元10戶。電機、沃爾德、益海糧油、佳聯收獲等大企業實現銷售收入三年翻番。
<
調整優化產業結構,推進優勢產業集群化發展,到2010年新建項目實現銷售收入超過50億元。高起點制訂新型工業化發展規劃,發展先進制造業、綠色食品、新能源、新興材料、生物和高新技術產業。要優先發展財政貢獻率高的裝備制造業,以發展大功率特種防爆電機、重型隧道掘進機、大型稻麥聯合收割機、玉米收割機、超高壓及紫外光交聯電纜、大中馬力拖拉機等產品為核心,形成布局合理的裝備制造業產業群,建設國家大型特種電機、掘進機械生產基地,打造中國農機城;做精農副產品深加工業、做大能源化工業、做優紙制品及林木深加工業、做專建材及新材料業。
加速民營企業發展,抓好中小企業成長工程,確保2010年縣區工業經濟新增銷售收入35億元。整合資源,建立規范的中小企業服務中心,搭建技術創新、信用建設、人力資源、維權保障等服務平臺。開展『創辦小企業,開發新崗位,以創業促就業』活動,建立創業基地,儲備創業項目,加強創業引導,大力創辦小企業。激勵骨乾企業創品牌,打造一批資源增值型、科技型、外向型、加工型的強勢企業,形成一批立縣支柱企業。到2010年,實現新創辦小企業1000戶,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00戶,年經營額超億元、千萬元企業分別新增20戶和254戶。
加快工業開發區建設,搭建工業項目落地承載平臺,推進項目建設園區化。高起點、高標准規劃佳東工業園區,做好17平方公裡土地儲備的前期工作,研究制定科學、完善的政策體系和管理模式,以鐵路、道路、物流、給排水等共用設施項目謀劃為切入點,快速啟動園區建設,為項目落地提供載體,增強產業關聯度。重點發展能源、石化、冶金、建材、紙及制品等產業,嚴格把關入園項目。
2008年是實現工業經濟三年翻番的第一年,是啟動年,也是奠基年。全年預計完成工業銷售收入155億元,同比增長26%,淨增加32億元。完成這一任務首先就要科學分解量化指標,實行市經委統一部署、垂直監控。對規模以上企業當年指標落實到戶,對戰線全體乾部責任落實到人。通過對生產經營要素的全面分析和逐戶企業的目標對接,全市189戶規模企業中預計電機、煤機、沃爾德等113戶企業當年新增銷售收入38.4億元,約翰迪爾等46戶企業銷售收入與2007年持平,金地造紙等30戶企業當年減少銷售收入6.4億元。增減相抵後可以實現當年淨增32億元。市經委將定期匯總進度,及時調整計劃,確保當年目標高質量完成。
著力推進上年已建成項目達產,推進當年在建項目投產,為實現目標形成有力支橕。2007年建成投產項目有益海3000千瓦稻殼發電、陽光生化一期年產6萬噸乙酸乙酯、生物質發電等23個。這些新建和改擴建項目,應在2008年達產,預計新增銷售收入11.8億元。全市在建項目有發電廠擴建2臺30萬千瓦供熱機組、東興煤化工年產80萬噸冶金焦炭、雨潤200萬頭生豬屠宰等27項,應在年內投產,預計當年增加銷售收入6.9億元。推進以上項目順利達產、投產,將成為今年實現銷售收入淨增32億元的有力支橕。
著力提高服務水平,為企業發展助力加速。實行企業新建項目責任人派駐制,企業服務領辦代辦制,企業急難新問題課題制。創辦民營融資擔保公司,搭建企業間歇資金融資平臺,組織課題攻關,闢建工業項目綠色通道,以超常的思路和舉措,破解運輸、融資、環境等制約和羈絆工業經濟發展的瓶頸問題。
全面落實責任制。實行主管部門目標責任契約制、履行效能監察制、誤事責任追究制,把規模企業聯系領辦責任落實到人,實行痕跡管理。經委已經組織了38個聯系領辦工作組,確定了工作方案,明確了責任目標,近期要召開企業負責人與聯系領辦工作組對接大會,全面開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