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5月16日訊 15日早晨,南崗區紅旗新區居委會活動室狹小的樓梯上,被來捐款的社區居民站滿了。他們都是自發而來的,許多人從震災發生那天起,就不斷打聽捐款的事。
『接到有關通知後,我們馬上做宣傳,印制捐款細則的宣傳單和倡議書,然後,粘貼在小區比較明顯的位置。』社區居委會書記傅鳳蘭告訴記者,很多居民都是一大早兒就來到居委會,等候捐款。本來他們想把捐款箱設立在一樓的辦公室,但是一下子來的人太多了,只好挪到二樓的活動室裡。
居民們一邊等候,一邊討論著地震災區的災情,他們臉上的表情和語氣裡都透著焦急與悲傷。因為要在9時前去做鍾點工,居民婁蘭不到8時就來到居委會等候,排在了隊伍的最前面。她捐了200元,這對於一個下崗職工家庭來說,夠半個月的伙食費了,但婁蘭認為:『震區災民比我更需要這筆錢!』捐款的居民按順序一個個走到捐款箱前,秩序井然。
傅鳳蘭介紹說:『有的居民已在單位捐過錢了,到社區捐款的有清潔工、下崗工人、低保戶、古稀老人。雖然捐款的數額不大從幾元到幾百元不等,可都代表了一份心意。』
記者看到,在紅色捐款箱旁始終坐著一個沒有抬頭的社區乾部,她在紙上飛快記錄著每個居民的信息,一邊囑咐居民去取收據,忙了一上午,連口水都顧不上喝。
臨近中午,傅鳳蘭打電話叫了外賣,工作人員簡單吃了幾口,又開始工作。『在我們社區有近一萬居民,老人、低保戶和下崗工人多,我們必須做到每一項程序都要仔細地核對,並且捐款室至少要有兩個人值班,來捐款的人不分時段,萬一來了沒有人怎麼辦。』傅鳳蘭說。
15時許,傅鳳蘭手裡拿著一個舊信封從21號居民樓返回到辦公室,她告訴記者,自己剛取來90歲老人劉金生的500元捐款,這也是今天接收到最多的一筆捐款。劉老是退伍軍人,獨身,靠社區乾部的照料。『這幾天,老人身體狀況不太好,關節疼痛不方便出行,但看到電視裡播放的四川地震的災情報道,非要捐錢給災區,打電話讓我去取這筆捐款,要不他就自己送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