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吉炳軒: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科學發展
2008-05-19 11:19:15 來源:黑龍江新聞網-黑龍江日  作者:焦明忠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吉炳軒在鶴崗調研。

  東北網5月19日訊 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吉炳軒近日在伊春、鶴崗調查研究時強調,要認真學習領會黨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結合黑龍江實際,下決心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強生態功能區保護,推進東部煤電化基地建設,促進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更好更快發展。

  5月14日至18日,吉炳軒先後到伊春、鶴崗等地調查研究。一路上深入林區,查看口岸,考察礦區,進工廠,下農村,訪農家,詳細了解生態功能區和煤電化基地建設情況,認真研究林產資源開發、煤電化建設、農業產業化、對俄經貿合作、旅游開發、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抓好民生工程等工作情況,與乾部群眾進行座談交流。在伊春,吉炳軒參觀了馬永順紀念館,了解了馬永順的先進事跡。調研期間,吉炳軒還分別聽取了伊春、鶴崗市的工作匯報。

  吉炳軒在調研中強調,黑龍江的發展情況,特別需要認真研究經濟發展的方式問題。我們提出加快發展、更快發展,但怎樣發展,需要把方向搞對,思路理清,重點抓住。黨的十七大提出又好又快發展,把『好』字放在了『快』字前邊,就是要求不能盲目地去追求發展的速度,而是更注重強調發展的質量。速度要有,沒有速度就沒有發展,但速度必須是高質量的速度、好效益的速度。我們提出要加快發展、更快發展,就是從實際出發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我們所講的發展,就是要是以『好』字為前提,是講究質量的發展,注重效益的發展。而不是僅靠增加投資、靠消耗資源,破壞環境、損害長遠利益的發展。貫徹中央的方針政策必須堅定不移,毫不含糊。從實際出發來認真貫徹中央的決策部署,這纔是科學的態度、馬克思主義的態度。

  吉炳軒在調研中指出,要下決心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真正做到科學發展、和諧發展、協調發展。黨的十七大提出要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把『經濟增長方式』改為『經濟發展方式』,雖然只有兩個字的改動,但內涵卻更加豐富、更加深刻。經濟增長方式一般是指通過不同生產要素投入和技術組合來獲得經濟增長的方法和模式,強調的主要是提高經濟增長效益。而經濟發展方式除了涵蓋經濟增長方式的含義外,還對經濟發展的理念、戰略和途徑等提出了更高要求,強調的不僅是提高經濟增長效益,還包括促進經濟結構優化,經濟增長與資源環境相協調等。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就是要求我們采取綜合措施,加快形成與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相一致的發展方式。黑龍江目前的產業結構基本上是資源開采加工和機械加工型的,產業結構比較單一,發展速度緩慢,制約因素較多,按照又好又快發展的要求,必須要進行調整。但產業結構調整絕非易事,不是簡單地說調整就能調整過來的,必須要有一個過程,而且進行調整,也必須要依靠現有的產業作基礎,作支橕。從黑龍江的實際出發,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就是要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投資拉動向依靠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由主要依靠第一、第二產業帶動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協同帶動轉變,大力發展對外貿易,搞活流通,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包括旅游業、現代服務業;由主要依靠資源開發向依靠資源開發、資源加工轉變,大力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大力發展數字裝備制造業,加快發展油、煤、氣深度加工業,大力發展生物、信息等新型產業,實現傳統農業、傳統工業向現代農業、現代工業過渡,努力形成結構合理、效益顯著、前景廣闊的百業興旺格局。

  吉炳軒指出,要深刻領會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內涵、精神實質和根本要求。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這四句話是一個完整的體系,充分強調了經濟建設是中心,要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著力把握發展規律、創新發展理念、轉變發展方式、破解發展難題、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在發展中要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要深刻把握發展不是片面的發展、不計代價的發展、竭澤而漁式的發展,而是全面的、協調的、可持續的、可再生性的發展;要統籌城鄉、區域、經濟與社會、人口與自然、當前和長遠等方面的關系,共同發展、和諧發展。要深刻認識發展中面臨的新課題、新矛盾,以新的思路、新的模式、新的方式來謀劃又好又快發展、更好更快發展。

  吉炳軒在伊春調研時強調,大小興安嶺生態功能區,是國家『十一五』規劃確定的限制開發區域,是我省最為重要的水源地,是我國東北地區抵御西伯利亞寒流的天然屏障,具有十分重要的生態功能。建設大小興安嶺功能區,要堅持保護優先、適度開發、點狀發展、因地制宜的方針,使生態環境突出的問題和資源性矛盾得到緩解;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得到控制;森林濕地、江河源頭、重點水域、礦山開采區的生態得到有效保護;著力發展特色產業和生態產業,進行生態功能區、生態經濟區、生態示范區建設,發展林區經濟,改善人民生活,建設和諧生態、美好生態,做到協調發展、永續發展。保護好我們的森林,就是要切實抓好防火、防墾、防伐,嚴防火災發生,嚴防墾荒侵林、嚴防私采亂伐。要把群眾的『三防』積極性調動起來,成為一種自覺行動。最根本的就是要為群眾找到致富的途徑。要切實做到生態保護第一、發展門路第一,經濟轉型第一。

  吉炳軒在鶴崗調研時強調,要大力抓好煤炭資源精深加工。建設東部煤電化基地是我省轉變發展方式、加快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提出的重大戰略舉措。推進煤電化基地建設,就是要改變過去單純依賴資源開發、片面追求資源產品產量的發展方式,實現由以煤炭采掘為主向煤炭深加工為主的轉變,實現由以煤炭資源短期規模開發向後備資源控制性長期開發轉變,實現由以煤炭產業為主向發展非煤替代產業轉變,實現由傳統產業向高新技術產業轉變。我們不僅要依托煤炭資源發展煤轉電、煤轉焦、煤轉氣及向下游延伸的各類產業,還要大力發展非煤產業,積極籌劃新的產業項目,特別是科技含量高的現代化企業項目,積極開闢新的發展道路,下大力氣解決好產業結構單一問題。既要把煤炭的文章做足,又要跳出資源制約,堅持『兩條腿』走路的方針,做到既有利於資源節約,又有利於綜合開發和循環利用,加快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

  吉炳軒在調研中提出,要大力發展邊境貿易合作和旅游產業。擴大沿邊沿江開放開發是我省的發展戰略,也是工作重點。沿邊沿江開放帶是『四大經濟板塊』之一,是黑龍江加快發展的重要一極,也是希望所在。對俄經貿合作的優勢還有待於進一步發揮,合作領域還需要進一步拓寬,合作層次也要進一步提高。要以對俄經貿合作為依托,努力提高外向型經濟水平。著力培育對俄經貿主體,搞好口岸基礎設施建設,優化政策環境,提高服務質量,進一步推動對俄經濟技術合作向縱深發展。與此同時,要著眼於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全面擴大對國外和國內發達地區的開放,進一步拓展對外合作領域,在開放開發上邁出新的步伐。黑龍江是旅游資源富集地區,具有獨特的氣候條件和邊境山水風光,要真正把旅游作為一個大的產業來抓,眼界要再開闊一些,層次應該再高一些,步伐需要再快一些,組織人員認真研究,把這方面的潛力充分挖掘出來,推動旅游產業全面發展。要切實加強規劃,切實搞好基礎設施建設,切實加強景區、景點建設,切實加強宣傳推廣,切實搞好旅游服務,切實加強森林文化、冰雪文化、游牧文化、少數民族文化、抗聯文化、墾區文化、知青文化、礦區文化和邊境異國文化的研究宣傳,發掘內涵,豐富內容,提高品位,盡快把旅游業發展成為一個支柱產業,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吉炳軒在調研時提出,要大力發展林木精深加工業和林下種植養殖業。林區實行經濟轉型,調整產業結構,一定要進一步調整思路,整合資源,在林木的加工上,特別是在深度加工和精細加工上做文章,形成規模,打造出叫得響的品牌,提高市場競爭能力。一定要加大林下資源的開發加工力度,並作為一個支柱產業來發展,作為一個系列經營來開發,做到種植養殖采集加工鏈條化,成規模、成系列、成品牌,加快建設綠色食品、綠色山珍、名貴中藥生產加工基地,開拓國內市場,打進國際市場。要深入研究如何把林業資源、林下資源的保護、開發、綜合利用,同發展畜牧業結合起來,增加農民和林業職工收入,安置城鄉富餘勞動力。農區要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抓好龍頭企業,促進優勢產業集群發展,形成規模效應,提高競爭能力,帶動區域經濟整體發展。

  吉炳軒在調研中反復強調,要切實抓好民生工程。各級黨委、政府都要關注民生,改善民生,保障民生,切實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著力為群眾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要千方百計多渠道籌措資金,把民生工作抓得實些再實些、好些再好些。安全生產是民生問題的重中之重,一定要把安全生產抓得很緊很緊,一刻都不能放松。要從人民的生命安全出發,從維護全國社會穩定,確保奧運會順利進行、圓滿成功,為全省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創造良好環境的戰略高度,十分重視並切實抓好安全生產工作,防止事故發生,不使人民利益受損,不給國家大局添亂。

  吉炳軒在調研中指出,四川省汶川的地震災害牽動著全國人民和全省人民的心,大家充分發揚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精神,真情慰問,積極募捐,表現了黑龍江人民對災區人民的深切關愛,黑龍江將盡一切可能支援災區,積極幫助災區人民抗震救災和災區重建。希望全省各級黨的組織要切實抓好改革發展穩定的各項工作,讓中央放心,讓人民滿意,以實際行動為全黨全國的工作大局做出貢獻。

  省直有關部門和伊春、鶴崗市的主要負責同志陪同調研。

責任編輯:連冬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