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5月19日訊 去年七月至今,哈爾濱市發生幾起公共場所敲詐勒索案件,經調查均為『虛驚』。檢察人員審理時發現,有幾名犯罪嫌疑人因上網追求刺激而鑄成大錯。
去年12月22日,哈爾濱市某大學兩名教師發現其電子郵箱內均收到一封帶有恐嚇、勒索內容的郵件,要求校方支付400萬元人民幣,否則將引爆設在教學樓等位置的炸藥。校方立即向警方報案,警方迅速立案調查,並對校園周邊進行排查,沒有檢測到危險物品。3天後,兩名教師的郵箱再次收到了恐嚇郵件,對方要求將裝錢的皮箱放在加滿油的汽車後座上,汽車必須在規定時間停靠在學校正門,否則將引爆炸藥。隨後,警方在香坊區某網吧將正在上網的犯罪嫌疑人白某抓獲。審訊時,白某交代他發恐嚇郵件純粹出於『無聊』,而郵件內容是模仿網上的一篇文章。不久前,25歲的白某被南崗檢察院以涉嫌敲詐勒索罪提起公訴。
無獨有偶,今年2月下旬,南崗區某大型連鎖超市網站收到一封恐嚇電子郵件,聲稱在該超市內安放了炸彈,向超市索要10萬元人民幣。超市工作人員向南崗警方報案,警方對郵件及留下的銀行卡賬戶調查,第二天在賓縣將犯罪嫌疑人楊某抓獲。經審訊,年僅23歲的楊某承認他在上網過程中『突發奇想,想弄點錢花』。恰巧他打開了這家超市的網站,於是就向超市網站發送了恐嚇郵件。日前,楊某被南崗檢察院以涉嫌故意傳播虛假恐怖罪提起公訴。
南崗檢察院檢察人員介紹說,這兩起案件的犯罪嫌疑人都是年輕的網民,盡管他們發送恐嚇信息的目的是為了追求刺激,但他們的行為已形成犯罪,必須接受法律的制裁。希望青年網民能夠引以為戒,切勿因一念之差鑄成大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