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5月25日訊 『我特別想找個工作,為這個家減少一些負擔。』24日,從四川隨姥姥來哈投親的芮婕在電話中請記者幫忙。原來,芮婕得知哈爾濱日報『時空牽萬家·為來哈的災區親人辦實事』特別行動是專為來哈的四川受災親人同胞解決實際問題的,她便抱著試試看的態度,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離開學校取照片逃過一劫
如果沒有這場地震,19歲的芮婕7月份就能從位於四川綿竹的東方汽輪培訓學校畢業。前些日子,她一直在為找工作奔走。5月12日12時,她離開綿竹,到德陽市取照片,幸運地逃脫一劫。
地震發生後,芮婕匆匆趕回綿竹,眼前的景象讓她驚呆了——她只能找到家所在的大概位置。當她流著淚回到學校時,四層高的教學樓已消失。她聽說,在學校裡當老師的姑姑本來已經跑出即將坍塌的教學樓,卻發現一名學生還困在教室中,再次返回教室,將學生用力推出,姑姑卻永遠留在了學校的廢墟中……
芮婕找到了媽媽,得知其他親人安好,全家人都匯集到姥姥李秀英的家。14日,李秀英接到遠在哈爾濱已經74歲的表姐林忠芳的電話,聽到表姐泣不成聲地說:『你們都回來吧,咱們有啥吃啥,地方小,擠巴擠巴也能住。』
20日,李秀英帶著11歲的孫女、19歲的她,穿著單衣從成都乘飛機到哈爾濱。
表姨讓出床鋪,自己睡水泥地
3人的到來,讓林忠芳老人既高興又為難,因為她居住的9平方米小屋實在太小。於是,她找到了女兒邱淑敏。
邱淑敏是龍江木器廠的一名退休職工,和婆婆、女兒住一套38平方米的房子,全家人每月僅靠邱淑敏600多元退休費維持生活。婆婆體弱多病,女兒今年6月份參加高考。一聽說災區親人到來,邱淑敏二話沒說,就是『歡迎』。她將自己與女兒的床鋪讓給李秀英老人以及11歲的孩子,自己與女兒、芮婕睡在地鋪上。由於她家是水泥地,怕芮婕受涼,第二天她就去買來泡沫墊子。她還將自己和女兒的衣服全都拿出來,讓客人挑著穿。
為了讓11歲的娃娃繼續上學,孩子到來的第二天,邱淑敏敲開了安靜小學校校長辦公室。得知情況,校長立即將孩子安排在五年級就讀,並免去了孩子的所有費用。孩子上學的第一天,新同學、新老師捧著新衣服、新書包、新文具在教室迎接……
我要工作,自食其力
芮婕告訴記者,來哈幾天,這座城市給了她太多感動。『全國哀悼日』的最後一天,姨媽帶她到防洪紀念塔。那裡,市民們自發點起蠟燭為地震死難同胞祈福。在震耳欲聾的『中國加油、四川加油』的吶喊聲中,芮婕撥通了一位在地震中失去親人的朋友的電話。她高舉著電話讓朋友聽,『不要悲觀、一定鎮作,這就是我們背後的巨大力量。』
看到妹妹有學上了,姥姥有人照顧,而姨媽家生活又非常困難,芮婕產生了找工作的想法。她告訴記者,自己大專學的是數控專業,愛好寫作、書法、表演,曾經寫過幾十萬字校園小說。無論苦累,只要自己勝任,什麼工作都可以。『我要鍛煉自己,以後好投入家鄉建設!』
本報『時空牽萬家·為來哈的災區親人辦實事』特別行動,呼吁道裡區新陽路、安國街之間的愛心單位、愛心企業,為芮婕提供就業機會,幫她實現自立自強的願望。